《养竹》
时间: 2025-01-06 11:15:11意思解释
养竹
作者: 苏辙 〔宋代〕
原文展示:
病竹养经年,生笋大如母。
初番放出林,末番任供口。
欲求五寸围,更听三年後。
萧疏尽椽桷,无复堪作帚。
吾庐适营葺,便可开户牖。
秀色到衣冠,清风荡尘垢。
物生恨失养,养至无不厚。
斧斤日摧剥,阴阳自难救。
闲居玩草木,农圃即师友。
养人如养竹,举目皆孝秀。
白话文翻译:
生病的竹子经过多年的精心养护,终于长出了和母竹一样粗大的嫩笋。第一批笋子从林中被放出,最后一批则任其生长。想要竹子长到五寸的围度,还得等上三年。院子里的竹子渐渐稀疏,已经不能再用来做扫帚了。我家刚刚修缮好,便可以开窗通风了。竹子的秀色映衬着衣冠,清风吹拂,去除了尘埃。万物生长都恨自己没有得到好的养护,只有养护得当的才会丰厚。斧头和锯子日复一日地削剥,阴阳之道也难以拯救。闲居在家中,欣赏草木,田园便成了我的师友。养人就像养竹,举目所见皆是孝道与秀雅。
注释:
- 病竹:形容生长不良的竹子。
- 生笋:竹子的嫩芽,经过养护后长得粗壮。
- 初番、末番:指竹子生长的不同阶段。
- 五寸围:竹子的围度,五寸尺寸。
- 萧疏:形容竹子稀疏。
- 椽桷:屋顶的木材,指没有竹子可用来做木料了。
- 秀色到衣冠:形容竹子的美丽影响到人的衣着和气质。
- 物生恨失养:万物都感到因缺乏养护而遗憾。
典故解析:
- 阮籍咏竹:古代文人喜爱以竹自喻,象征高洁与坚韧。
- 养生之道:在古代,养护植物的方式常被引申至对人的教育与培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颐和,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擅长诗文,提倡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辙晚年,表现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诗歌鉴赏:
《养竹》以竹子为喻,表达了对生命的细致关怀。竹子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诗中描写了竹子从病弱到茁壮成长的过程,隐喻了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历程。诗人以竹子的生长为线索,展现了细致的观察与深刻的反思。尤其是“养人如养竹”一语,深刻地揭示了教育和成长的重要性,强调了耐心与时间对生命发展的关键作用。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病竹养经年”:即使是病态的竹子,也要经过长期的精心养护。
- “生笋大如母”:经过精心养护,竹子的嫩笋生长得像母竹一样粗大。
- “欲求五寸围,更听三年後”:想要竹子达到五寸的围度,还需耐心等待三年。
- “萧疏尽椽桷,无复堪作帚”:竹子稀疏,已经不能再用来做扫帚。
- “吾庐适营葺,便可开户牖”:我的房子刚好修缮完成,可以开窗通风。
- “秀色到衣冠,清风荡尘垢”:竹子的美丽和清风拂面,带走了尘埃。
- “物生恨失养,养至无不厚”:所有生物都会因为缺乏养护而感到遗憾。
- “斧斤日摧剥,阴阳自难救”:竹子被不断砍伐,自然阴阳之道也难以拯救。
- “闲居玩草木,农圃即师友”:闲居时欣赏草木,田园成为了我的朋友。
- “养人如养竹,举目皆孝秀”:养人就像养竹,所见皆是孝道与雅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养竹与养人进行比喻,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 对仗:句子结构严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万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养护与教育的重要性,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倡一种耐心和细致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竹子:象征着坚韧、高洁,寓意人应如竹子般修身养德。
- 笋:新生的希望,象征着成长与发展。
- 清风:象征着纯净与和谐的生活状态。
- 田园:代表自然与宁静,隐含着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病竹”是什么意思?
- A. 健康的竹子
- B. 生长不良的竹子
- C. 竹子被砍伐
- D. 竹子盛开
-
诗中提到的“五寸围”指的是什么?
- A. 竹子的高度
- B. 竹子的围度
- C. 竹子的根部
- D. 竹子的叶子
-
诗中“养人如养竹”强调了什么?
- A. 约定的时间
- B. 教育的重要性
- C. 竹子的生长
-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石》——郑燮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辙的《养竹》和郑燮的《竹石》,两者都以竹子为主题,但《养竹》侧重于养护与成长的哲理,而《竹石》则表达了竹子与坚韧不拔的精神。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反映了各自对竹子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