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毛君经旬不用鞭扑》

时间: 2025-01-07 23:59:38

共喜秋深酒未醇,官曹休暇不须旬。

政宽境内棠阴合,讼去庭中草色新。

不惜牛刀时一割。

已因鼷鼠发千钧。

岁终谁为公书考,岂止江西第一人。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次韵毛君经旬不用鞭扑

作者: 苏辙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共喜秋深酒未醇,官曹休暇不须旬。
政宽境内棠阴合,讼去庭中草色新。
不惜牛刀时一割,已因鼷鼠发千钧。
岁终谁为公书考,岂止江西第一人。

白话文翻译:

大家都高兴秋天已深,酒尚未酿成美味。
官府闲暇无需再催促。
政事宽松,境内的棠树阴影交错,
诉讼减少,庭院中的草色焕然一新。
不吝惜牛刀,偶尔也要施展一次,
因为鼷鼠的出现令人惊惧。
年末谁来为公事作考核,
岂止是江西一位第一人。

注释:

  • 共喜:大家共同欣喜。
  • 酒未醇:酒尚未酿成,形容事物尚未成熟。
  • 官曹:指官府。
  • 政宽:政治宽松。
  • 棠阴:棠树的阴影。
  • 讼去:诉讼减少。
  • 牛刀:比喻用大力气去处理小事。
  • 鼷鼠:小老鼠。
  • 千钧:形容力量巨大。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弟苏轼齐名,文化成就显赫,以诗、文、词皆有建树。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辙与友人毛君的互动中,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气候和个人的生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深时节为背景,描绘了政治宽松、百姓安宁的生活状态。开篇以“共喜秋深酒未醇”引入,表现出对生活的期待与愉悦。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政宽”、“讼去”的描写,传达出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在这一背景下,诗人提到“牛刀”,暗示不应轻率地使用力量,但也不失警惕,表现出一种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反省。最后,诗人提出“岁终谁为公书考”,既是对自身地位的质疑,也是对官场考核机制的讽刺,展现了他对官场浮华的无奈与批判。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关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共喜秋深酒未醇”:共同的喜悦,暗示了团聚的氛围,但酒尚未成熟,象征着事物的未完美。
    • “官曹休暇不须旬”:表达了官府的闲暇,意味着政治环境的宽松。
    • “政宽境内棠阴合”:政治宽松,环境宁静,棠树的阴影象征着庇护与安宁。
    • “讼去庭中草色新”:诉讼减少,庭院草色焕然,暗示生活的美好。
    • “不惜牛刀时一割”:不惜使用大力气去处理小事,警示不要轻率。
    • “已因鼷鼠发千钧”:鼷鼠的出现使得大事小事都显得重要。
    • “岁终谁为公书考”:年末的考核反映出官场的考量。
    • “岂止江西第一人”:自谦,表明个人地位不应被过度夸大。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与排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与象征相结合,丰富了诗的内涵。
  • 主题思想: 诗歌展现了对社会安定的欣喜,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现象的反思与批判,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与自我质疑。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秋深:象征着丰收与成熟。
    • :象征着人际关系与生活的品味。
    • 棠阴:象征着安宁与庇护。
    • 草色:象征着生机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官曹”指的是:
      a. 农田
      b. 官府
      c. 学校

    2. “岁终谁为公书考”表达了对什么的质疑?
      a. 个人的才能
      b. 官场的考核机制
      c. 社会的安定

    3. “不惜牛刀时一割”中的“牛刀”比喻了什么?
      a. 大力处理小事
      b. 细腻的工作
      c. 耗费时间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诗词对比

    • 苏辙与苏轼的诗风对比:苏辙的诗更加关注社会现实,而苏轼的诗则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