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濠州七绝浮山洞》

时间: 2025-01-17 03:01:32

洞府元依水面开,秋潮每到洞门回。

幽人燕坐门前石,长看长淮船去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府元依水面开,
秋潮每到洞门回。
幽人燕坐门前石,
长看长淮船去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依水而建的洞府,秋潮时常回涌到洞门前。诗中的隐者悠闲地坐在门前的石头上,目睹着长淮水面上船只的往来,表现了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注释

  • 洞府:山洞或隐居之所,这里指诗人的隐居地。
  • 元依:原本依靠,形容洞府的建造依傍于水面。
  • 秋潮:指秋季的潮水,通常是指水位的变化。
  • 幽人:指隐居的人,通常具有高洁的品格。
  • 燕坐:燕,古意为安闲、舒适,指悠闲地坐着。
  • 长淮:指长江的淮河部分,象征着宽广的水面。

典故解析

“长淮”在古代诗歌中常用于象征浩瀚的水域,许多诗人以此表达人生的无常与浮沉。隐者的悠然自得也反映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溪,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的弟弟。他的诗歌多表现出旷达、清新之风,富有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辙晚年,他因政治原因遭到贬谪,选择在濠州隐居,诗中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洞府依水而建,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秋潮的回涌更是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变迁。诗中“幽人燕坐”,展现了隐者悠闲的生活状态,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而“长看长淮船去来”,则引发了对生命流逝的思考,船的来去象征着人生的变化与无常。整首诗在音韵上也显得和谐,四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形成了完整的意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洞府元依水面开:洞府依傍着水面而建,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
  2. 秋潮每到洞门回:秋天的潮水时常涌到洞门前,体现出自然的变化。
  3. 幽人燕坐门前石:隐者安静地坐在门前的石头上,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4. 长看长淮船去来:长时间地注视着长淮水面上船只的出入,寓意着对世事的淡然。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秋潮”比喻人生的起伏。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把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隐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事的超脱,展现了一种宁静安逸的生活理想,强调了人应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内心的平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府:象征隐逸、安宁的生活。
  • 水面:代表流动的时间与生命的变迁。
  • 秋潮:象征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
  • 幽人:象征高洁、超脱的隐者形象。
  • 长淮:象征辽阔、深远的生命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洞府元依水面开”中的“元依”是什么意思?

    • A. 原本依靠
    • B. 远离
    • C. 依靠山峰
    • D. 依靠风
  2. 诗中“幽人燕坐”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愁
    • B. 悠闲
    • C. 生气
    • D. 紧张
  3. “长看长淮船去来”中的“长淮”指的是什么?

    • A. 长江
    • B. 淮河
    • C. 黄河
    • D. 长江和淮河的交汇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隐逸生活的美好,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了理想中隐逸生活的乐趣与安宁。

诗词对比

  • 苏轼《题临安邸》: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的诗更强调对人生的感慨与哲理思考。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李白更偏向于豪放的个性,而苏辙则显得更加沉稳内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苏辙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