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
时间: 2025-01-06 08:03: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落魄
作者:张孝祥 〔宋代〕
轻黄淡绿。可人风韵闲装束。
多情早是眉峰蹙。一点秋波,闲里觑人毒。
桃花庭院光阴速。铜鞮谁唱大堤曲。
归时想是樱桃熟。不道秋千,谁伴那人蹴。
白话文翻译
轻黄的柳叶和淡绿的草色,
正是那可人儿风韵悠然的装束。
多情的她早已皱起了眉头,
那一缕秋水般的眼波,闲中暗藏着相思的苦。
桃花盛开的庭院,光阴如流水般迅速。
不知道是谁在铜鞮上唱着大堤的曲子。
归来的时候,想必是樱桃都熟了。
不知秋千上,谁能陪伴那人蹴荡。
注释
- 轻黄淡绿:形容春天的柳叶和草色,象征生机和柔美。
- 可人:形容女子的美丽动人。
- 眉峰蹙:眉头紧皱,表示忧愁或烦恼。
- 秋波:比喻女子的眼神,含情脉脉。
- 铜鞮:一种乐器,音色清脆,常用来伴奏。
- 樱桃熟:暗示丰收的季节,带有一种期待。
- 秋千:古代女子玩乐的器具,暗示青春和闲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生卒年不详),字公度,号青松,南宋时期的词人,曾任职于朝廷。其词风清丽婉约,情感细腻,以描写女性的柔美和内心的情感变化而著称。
创作背景
《醉落魄》创作于南宋,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美好景色和人物情感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醉落魄》是一首充满婉约之美的词作,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女子的情感。开篇“轻黄淡绿”用清新的色彩勾勒出春日的生机,接着转向女子的美丽和多情,展现出情感的复杂。诗中女子“眉峰蹙”的形象,既显示了她的美丽,又渗透出一丝忧愁,让人不禁思考她内心的苦楚。
“秋波”一词巧妙地将女子的眼神与秋水相提并论,暗含着深邃的情感和细腻的心思。后半部分提到“桃花庭院光阴速”,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整首词通篇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结合了生活的现实与内心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共鸣。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青春、爱情和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轻黄淡绿:描绘春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 可人风韵闲装束:表现女子的优雅,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美感。
- 多情早是眉峰蹙:揭示女子内心的情感波动,流露出愁苦。
- 一点秋波,闲里觑人毒:形容女子的眼神虽美,却潜藏着暗藏的情愫。
- 桃花庭院光阴速:感叹时间流逝之快,暗示青春的短暂。
- 铜鞮谁唱大堤曲:引入乐声,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归时想是樱桃熟:对未来的期待,暗示丰收和美好的时光。
- 不道秋千,谁伴那人蹴:思念和孤独的抒发,留下了无尽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眼神比作秋波,形象生动。
- 对仗:如“轻黄淡绿,风韵闲装束”,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拟人:秋波、铜鞮等拟人化,增添了情感的温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青春和爱情的追忆与渴望,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
- 桃花:代表爱情与美丽。
- 秋波:象征情感的深邃和复杂。
- 樱桃:暗示丰收和甜蜜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醉落魄》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张孝祥
- D. 苏轼
-
“轻黄淡绿”中的“淡绿”指的是什么?
- A. 桃花
- B. 柳叶
- C. 草色
- D. 翠竹
-
诗中提到的“铜鞮”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花
- C. 一种饮品
- D. 一种服饰
答案
- C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对比张孝祥的《醉落魄》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但张孝祥更多地融入了对青春逝去的感慨,而李清照则侧重于对情感失落的深切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张孝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