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惠州史君范智闻》

时间: 2025-01-19 19:50:37

喜听清谈满座倾,不堪行色动双旌。

长亭把酒分携易,暮角催人太瘦生。

地远守臣知妙选,时危壮士耻南征。

罗浮说与潮阳近,盍拟离骚吊二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听清谈满座倾,不堪行色动双旌。
长亭把酒分携易,暮角催人太瘦生。
地远守臣知妙选,时危壮士耻南征。
罗浮说与潮阳近,盍拟离骚吊二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作者喜欢听到清谈,感觉座中满是倾心之人;然而,想到要分离,心中难免感到不舍。长亭中举杯共饮,分开时却变得容易;黄昏的角声催促着人们离去,让人感到无比消瘦。地理遥远,守卫的官员知道如何巧妙选择去处;在危难之际,壮士们却羞于向南征伐。罗浮山与潮阳相近,何不提议吟咏《离骚》,以哀悼两位英杰呢?

注释

  • 清谈:指清雅的谈话,通常是高雅的思想交流。
  • 行色:指行走的姿态和神情。
  • 长亭:古代旅行时休息的地方,通常设于路旁。
  • 暮角:傍晚时分的角声,象征着告别的时刻。
  • 守臣:负责守卫的官员,暗指对国家的忠诚。
  • 壮士:勇敢的男子,指有勇气的人。
  • 离骚:屈原的著名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和理想的深切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友人的眷恋和对时局的关切,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友人史君范智闻即将前往惠州之际,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切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开头两句中,作者喜欢听到清谈,表明他对于知音的珍视,而面对即将分离的现实,不由得感到伤感。接下来的两句以长亭把酒的场景,生动地描绘出送别的氛围,虽然举杯共饮让人感到欢快,但暮角的催促又令心头生出无奈。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国家与个人理想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壮士的钦佩,暗示出在动荡的时代中,真正的英杰应当有更高的追求和理想。最后一句提及《离骚》,不仅是对屈原的引述,也体现了诗人对忠诚与理想的追求,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个人的离愁别绪,又有对国家和理想的深切思考,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喜听清谈满座倾:表达了作者对清雅谈话的喜爱,且座中人皆倾心共鸣。
  2. 不堪行色动双旌:内心的不舍,行色匆匆,双旗随风飘动,暗示离别的忧伤。
  3. 长亭把酒分携易:在长亭中共饮,分开时显得轻松,却掩盖了内心的苦楚。
  4. 暮角催人太瘦生:黄昏时分的号角声催促着人们离去,令人感到无比消瘦和疲惫。
  5. 地远守臣知妙选:远离故乡,守卫的官员明智地选择了去处。
  6. 时危壮士耻南征:在时局危急的情况下,真正的壮士却羞于南征,暗示对国家责任的思考。
  7. 罗浮说与潮阳近:提到罗浮山与潮阳相近,地理上的接近也暗含心灵的共鸣。
  8. 盍拟离骚吊二英:提议吟咏《离骚》,以此哀悼两位英杰,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与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暮角”比喻告别的时刻,传达了时间流逝的无情。
  • 对仗:如“分携易”、“太瘦生”,工整的对仗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长亭、酒、号角等意象都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深刻反映了对国家与理想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局的忧虑。

意象分析

  • 长亭:象征着旅途中的离别之地,蕴含了情感的沉重。
  • :代表着友谊和欢聚,然而在离别时则显得愈加苦涩。
  • 暮角: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告别的紧迫。
  • 离骚:引入屈原的作品,表达对理想与忠诚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亭”象征什么?
    A. 旅途的开始
    B. 离别的地方
    C. 朋友的聚会

  2. “暮角催人太瘦生”中的“暮角”指的是什么?
    A. 黄昏的景色
    B. 号角声
    C. 夕阳的余晖

  3. 诗中提到的“离骚”是指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杜甫
    C. 屈原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之涣
  • 《山中送别》 王维

诗词对比

  • 王之涣《送友人》: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风景描绘。
  • 王维《山中送别》:通过自然景象表达离愁,情感更为清新淡雅。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阅读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