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赋家园七咏 其五 百花台》

时间: 2025-01-19 14:46:57

森沈径易迷,支筇为徘徊。

何处春光多,时登百花台。

主人澹无情,林花为谁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森沈径易迷,支筇为徘徊。
何处春光多,时登百花台。
主人澹无情,林花为谁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场景,路径深邃而难以辨认,我在这里用拐杖徘徊不前。究竟何处春光最为灿烂,我时常登上百花台去观望。可是,这里的主人却显得冷漠无情,林间的花朵又是为谁而盛开呢?

注释

  1. 森沈:形容树林茂密,路径幽深。
  2. 支筇:支撑拐杖,表示行走不便或徘徊。
  3. 百花台:指观赏百花的高台,象征春天的美好景象。
  4. 主人:指这里的主人,可能是指隐居者或自然之主。
  5. 澹无情:形容主人情感淡薄,不在意周围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子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天,作者在百花盛开的季节,感受到自然的美与人生的无常,借此表达内心的思索与感慨。

诗歌鉴赏

刘子翚的《续赋家园七咏 其五 百花台》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春天的幽静与美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森沈径易迷”描绘了一个繁茂的树林,给人一种迷失的感觉,显示出自然的神秘与无常。在“支筇为徘徊”中,诗人用拐杖作为行走的象征,暗示自己在生活中面临的困惑与无奈。

接下来的“何处春光多,时登百花台”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百花台成为了他观赏春光的理想之地,但随之而来的“主人澹无情,林花为谁开”却让人感到一丝伤感,主人对自然的冷漠反映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忽视与无情。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达到了一种哲理的深度。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森沈径易迷:描绘了自然景色的茂密与复杂,给人一种迷失方向的感觉。
    • 支筇为徘徊:以拐杖为象征,表达了徘徊与无奈的心情。
    • 何处春光多:发问的方式增强了诗的情感,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时登百花台:强调了观察自然美的渴望,百花台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主人澹无情: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与冷漠。
    • 林花为谁开:提出对美好事物存在意义的思考,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忽视。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拐杖比作徘徊的象征,表达无奈。
    • 对仗:如“何处春光多,时登百花台”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反问:通过“林花为谁开”引发思考,增强了哲理感。
  3.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对人情冷漠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意象分析

  1. 森沈:象征自然的茂密与神秘。
  2. 百花台:象征追求美好、理想的地方。
  3. 主人:象征人对自然的态度与关系。
  4. 春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森沈”指的是什么? A. 大海
    B. 高山
    C. 森林
    D. 沙漠

  2. “支筇为徘徊”中“支筇”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工具
    C. 一种动物
    D. 一种食物

  3. 诗中“主人澹无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人情的冷漠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春望》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刘子翚的诗更加注重内心的思考与自然的冷漠,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白居易的作品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