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路恶甚问章圣寺盖欲投宿也书寄周袁州》
时间: 2025-01-06 06:40: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岭路恶甚问章圣寺盖欲投宿也书寄周袁州 赵蕃 〔宋代〕
举头易见天边日,属目难逢山下村。 行尽土粗仍石恶,望穷雨黑与云昏。 此身何可数兹役,薄宦有谁能见存。 章圣明朝还曲睹,信知缘契在空门。
白话文翻译:
抬头容易看到天边的太阳,专注寻找却难以遇见山下的村庄。 走过的土地粗糙且多石,远望时雨天昏暗,云雾缭绕。 这样的旅途我怎能多次承受,微不足道的官职又有谁能记得。 明天早晨我将再次曲折地看到章圣寺,确实知道缘分在于空门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举头:抬头。
- 属目:专注地看。
- 土粗:土地粗糙。
- 石恶:石头多且不平。
- 望穷:远望。
- 雨黑与云昏:形容天气阴沉,雨云密布。
- 兹役:这次旅行。
- 薄宦:微不足道的官职。
- 见存:被记住。
- 章圣寺:寺庙名。
- 曲睹:曲折地看到。
- 缘契:缘分。
- 空门:佛教,指脱离尘世的境界。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有时带有忧郁和超脱的色彩。此诗可能是赵蕃在旅途中,因天色已晚,寻找投宿之地,最终决定前往章圣寺,并在诗中表达了对旅途的疲惫和对官职的淡漠。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赵蕃在旅途中,可能是因为天色已晚,寻找投宿之地,最终决定前往章圣寺。诗中表达了对旅途的疲惫和对官职的淡漠,以及对佛教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崎岖山路上的艰难旅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尘世的厌倦。诗中的“举头易见天边日,属目难逢山下村”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光明和希望的渴望,又暗示了现实中的困境和孤独。后文的“此身何可数兹役,薄宦有谁能见存”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官职的淡漠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最后两句“章圣明朝还曲睹,信知缘契在空门”则转向对佛教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超脱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举头易见天边日,属目难逢山下村。”:诗人抬头就能看到天边的太阳,但专注寻找却难以遇见山下的村庄,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和艰难。
- “行尽土粗仍石恶,望穷雨黑与云昏。”:诗人走过的土地粗糙且多石,远望时雨天昏暗,云雾缭绕,进一步描绘了旅途的艰辛。
- “此身何可数兹役,薄宦有谁能见存。”:诗人感叹这样的旅途我怎能多次承受,微不足道的官职又有谁能记得,表达了对官职的淡漠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 “章圣明朝还曲睹,信知缘契在空门。”:诗人说明天早晨我将再次曲折地看到章圣寺,确实知道缘分在于空门之中,转向对佛教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举头易见天边日,属目难逢山下村”中的“举头”与“属目”,“易见”与“难逢”形成对仗。
- 比喻:如“望穷雨黑与云昏”中的“雨黑与云昏”比喻天气阴沉,雨云密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旅途的艰辛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了旅途的孤独和艰难,以及对官职的淡漠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最后转向对佛教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边日:象征光明和希望。
- 山下村:象征人间的温暖和归属。
- 土粗石恶:象征旅途的艰难。
- 雨黑云昏:象征天气的阴沉和旅途的不顺。
- 章圣寺:象征超脱尘世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举头易见天边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希望 C. 疲惫 D. 厌倦
-
“此身何可数兹役”中的“兹役”指的是什么? A. 官职 B. 旅途 C. 寺庙 D. 村庄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官职 B. 旅途 C. 佛教 D. 村庄
答案:
- B. 希望
- B. 旅途
- C. 佛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 杜甫的《旅夜书怀》: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岭路恶甚问章圣寺盖欲投宿也书寄周袁州》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宁静和超脱的境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赵蕃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