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严先辈诗送红梅次韵 赵蕃 〔宋代〕
尽道梅花白,能红又一奇。 浑疑丹换骨,不是酒侵肌。 看此敷腴色,思侬少壮时。 盛年虽不再,犹拟岁寒知。
白话文翻译:
大家都说梅花是白色的,但能见到红色的梅花又是一奇。 简直怀疑是用丹药换了它的骨,而不是酒气侵染了它的肌肤。 看着这鲜艳的颜色,让我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 虽然盛年不再,但仍希望在寒冷的岁月中被人知晓。
注释:
- 尽道:大家都说。
- 浑疑:简直怀疑。
- 丹换骨:用丹药换骨,比喻梅花颜色的奇异变化。
- 敷腴色:鲜艳的颜色。
- 盛年:指年轻力壮的时期。
- 岁寒知:在寒冷的岁月中被人知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是他对严先辈赠送红梅诗的次韵之作,表达了对红梅的赞美和对青春岁月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对严先辈赠送红梅诗的次韵之作。在宋代,文人之间常有以诗会友、以诗赠答的风气,次韵即按照原诗的韵脚和顺序作诗。赵蕃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红梅的独特感受,以及对青春岁月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红梅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独特的美丽和坚韧的品质。首句“尽道梅花白,能红又一奇”,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红梅的罕见和珍贵。次句“浑疑丹换骨,不是酒侵肌”,用生动的比喻形容红梅颜色的奇异,仿佛是用丹药换了它的骨,而不是酒气侵染了它的肌肤,形象地表达了红梅颜色的鲜艳和独特。后两句“看此敷腴色,思侬少壮时。盛年虽不再,犹拟岁寒知”,则通过红梅的颜色联想到自己的青春岁月,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即使盛年不再,仍希望在寒冷的岁月中被人知晓,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坚持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尽道梅花白,能红又一奇”:大家都说梅花是白色的,但能见到红色的梅花又是一奇。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红梅的罕见和珍贵。
- “浑疑丹换骨,不是酒侵肌”:简直怀疑是用丹药换了它的骨,而不是酒气侵染了它的肌肤。这里用生动的比喻形容红梅颜色的奇异,形象地表达了红梅颜色的鲜艳和独特。
- “看此敷腴色,思侬少壮时”:看着这鲜艳的颜色,让我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这里通过红梅的颜色联想到自己的青春岁月,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 “盛年虽不再,犹拟岁寒知”:虽然盛年不再,但仍希望在寒冷的岁月中被人知晓。这里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即使盛年不再,仍希望在寒冷的岁月中被人知晓,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坚持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梅花白”与“能红又一奇”的对比,突出了红梅的罕见和珍贵。
- 比喻:用“丹换骨”比喻红梅颜色的奇异变化,形象生动。
- 联想:通过红梅的颜色联想到自己的青春岁月,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红梅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独特的美丽和坚韧的品质,同时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坚持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梅:象征着美丽和坚韧,通过红梅的颜色联想到青春岁月。
- 丹换骨:比喻红梅颜色的奇异变化,形象生动。
- 敷腴色:鲜艳的颜色,通过红梅的颜色联想到自己的青春岁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严先辈 B. 赵蕃 C. 苏轼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红梅”象征着什么? A. 美丽和坚韧 B. 悲伤和哀愁 C. 富贵和荣华 D. 孤独和寂寞
-
诗中的“丹换骨”是什么意思? A. 用丹药换了它的骨 B. 酒气侵染了它的肌肤 C. 梅花颜色的奇异变化 D. 梅花的香气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 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诗词对比:
- 王安石《梅花》与赵蕃《严先辈诗送红梅次韵》:两者都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但王安石的诗更注重梅花的孤高,而赵蕃的诗则更注重梅花的美丽和坚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特点。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解读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赵蕃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