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晚闺》

时间: 2024-09-19 20:43:21

愁人只影。

燕怕凄凉归不肯。

却去花间。

展转空将翎翅翻。

恼人明月。

悄地来窥藏不迭。

待向房中。

又是清清冷被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愁人只影。燕怕凄凉归不肯。
却去花间。展转空将翎翅翻。
恼人明月。悄地来窥藏不迭。
待向房中。又是清清冷被笼。

白话文翻译:

愁苦的人独自一人影子相伴,燕子害怕凄凉的归来而不肯飞回。
只好在花间徘徊,空自翻动翅膀。
恼人的明月悄悄来窥探,令人无处藏身。
等到回到房中,果然又是清冷的被褥笼罩着我。

注释:

  • 愁人:指心中愁苦的人。
  • :指燕子,象征春天和归来,但此处表现出对归来的不安。
  • 凄凉:形容孤独和冷清的感觉。
  • 展转:形容辗转反侧,无法安宁。
  • 翎翅:指鸟的翅膀,这里表现出无处飞翔的无奈。
  • 恼人:让人烦恼的事物。
  • 明月:象征孤独、思念的情感。
  • 清清冷被笼:形容孤寂的被褥,给人冷清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世祥,清代诗人,其诗风格细腻,善于描写情感,尤其擅长抒发女性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晚清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女性的视角,表现出对孤独和思念的深刻体会,反映了当时女性的无奈与愁苦。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 晚闺》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中描绘了一个孤独女子在夜晚思念远方人的情景。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女性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开篇用“愁人只影”引入,展现了孤独的情境,紧接着燕子的比喻则使得这种孤独感愈发明显,燕子本是春天的象征,但在这里却因“怕凄凉归不肯”而显得格外凄凉,暗示着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归属感的渴望。

接下来的“却去花间”描绘了女子在花间徘徊的情景,展现了她的无奈与彷徨。明月的“恼人”则是进一步的情感升华,明月常被用来象征思念和孤独,但在这里却成为了窥视者,使得女子的情感更加难以隐匿,诗中情感层层递进,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一句“又是清清冷被笼”又将情感推向高潮,清冷的被褥象征着对温暖和爱的渴望,却又无处可寻,给人以深深的惆怅。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都极为精妙,展现了陈世祥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愁人只影”:孤独的人影相伴,展现出愁苦的心情。
    2. “燕怕凄凉归不肯”:燕子因害怕孤独而不愿归来,象征思念之苦。
    3. “却去花间”:在美丽的花间游走,却感到心情的惆怅。
    4. “展转空将翎翅翻”:辗转反侧,空自翻动翅膀,表现内心的焦虑。
    5. “恼人明月”:明月成了让人烦恼的存在,暗示思念之苦。
    6. “悄地来窥藏不迭”:明月悄悄来到窗前,像是在窥探内心的秘密。
    7. “待向房中”:归家的期待,却又是失落的结果。
    8. “又是清清冷被笼”:孤独的被褥,反映了内心的寒冷与寂寞。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燕子比作思念,象征着归属感的缺失。
    • 拟人:将明月拟人化,使其具备窥探的行为,增强了情感的代入感。
    • 对仗:词句之间的对仗使得整首词更加韵律感十足,增强了阅读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女性在孤独中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归属的渴望,反映了晚清社会中女性的无奈与愁苦。

意象分析:

  • 燕子:象征归来的希望和思念,然而在此却成了孤独的象征。
  • 明月:常代表思念和孤独,诗中则成为窥探者,带来更多的烦恼。
  • 花间:美丽的环境与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表现出外在美与内心苦痛的矛盾。
  • 冷被:象征孤独和寂寞,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寒意与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愁人只影”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兴奋
  2. 燕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思念
    • C. 自由
  3. “清清冷被笼”所传达的情感是?

    • A. 温暖
    • B. 寂寞
    • C. 喜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晏殊的《蝶恋花》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中的孤独与思念,与《减字木兰花 晚闺》有相似的主题,但李清照的词更显细腻和女性的柔美;而陈世祥的词则更显沉重与深邃。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陈世祥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与解读》
  • 《词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