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题孙沧叟春申避地图,即用沧叟自题韵》
时间: 2025-01-01 17:32: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字令 题孙沧叟春申避地图,即用沧叟自题韵
作者: 高燮 〔清代〕
孙登长啸,据绿杨荫里,闲参消息。
谁令烽烟来遍地,胡马驰驱南北。
兵盗豺狼,人民蝼蚁,有土皆焦黑。
最惊心处,绛云灰烬纹织。
故里卅万缥缃,同罹豪杰,我亦何堪忆。
握手沧桑余涕泪,难免猖狂如逼。
痛抚残编,聊搜长物,零落都无色。
相逢一笑,当时空悔贪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故乡战乱与苦难的深切感慨。诗中提到孙登在绿杨树下长啸,悠闲地关注着消息。然而,烽烟四起,胡马南北驰驱,战乱蔓延,百姓如蝼蚁般无助,土地满目疮痍,焦黑一片。最令人心痛的是那绛云和灰烬交织的景象。故乡三十万的缥缃(美好景象),同样遭受了豪杰的遭遇,我又何以能忍心去回忆?握手之间,沧桑与泪水交织,难免在这压迫之下显得猖狂。痛苦地抚摸着残破的书卷,想要寻找一点点长久的物事,却发现一切都已失色。相逢时只是一笑,却让人悔恨于当初的贪得无厌。
注释:
- 孙登:古代人物,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位英雄,代表着对理想的追求。
- 烽烟:指战争的信号与战乱。
- 胡马:指敌国的马,象征外族入侵。
- 豺狼:喻指侵略者或恶势力。
- 蝼蚁:比喻弱小无助的百姓。
- 绛云灰烬:形容战火后的惨状,寓意着破坏与悲哀。
- 缥缃:形容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 沧桑:指岁月的变迁与沧海桑田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燮,清代诗人,其作品以忧国忧民为主,常常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战乱时期,作者目睹社会动荡,感受到民众的苦痛与国家的衰败,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百字令》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忧虑与对历史的反思。开篇以“孙登长啸”引入,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接着,诗人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惨状,使用“烽烟”、“胡马”、“豺狼”等意象,不仅表现出外敌入侵的紧迫感,也反映出百姓在战争中的无辜与痛苦。“有土皆焦黑”更是将战争的残酷推向高潮,直指人心的凋零与社会的崩溃。
在表达个人情感方面,诗人通过“握手沧桑余涕泪”描绘了自己对故乡的思恋与对历史的痛惜,体现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悲凉。诗尾以“相逢一笑”收尾,虽有些许轻松的口吻,但却隐含着对贪欲的懊悔与对无常的无奈,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层次分明,意象鲜明,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忧虑,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孙登长啸:象征着英雄的呼喊,表达对现状的不满。
- 谁令烽烟来遍地:质疑战乱的根源,体现诗人无奈与愤懑。
- 兵盗豺狼:强调战乱带给民众的痛苦,描绘恶劣的社会环境。
- 人民蝼蚁,有土皆焦黑:民众在战争中的脆弱与无助,土地被毁坏。
- 绛云灰烬纹织:强烈的视觉冲击,表现战后的惨状。
- 故里卅万缥缃:对故乡美好景象的追忆,带有强烈的怀旧情感。
- 握手沧桑余涕泪:表达个人对历史的感慨及对亲人朋友的思念。
- 痛抚残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痛惜。
- 相逢一笑,当时空悔贪得:反映出对过往的反思与自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民蝼蚁”,形象地表达了民众的无助。
- 拟人:通过“握手沧桑”,使情感更具人性化。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家国命运的关切,表达了时代动荡中人们的无奈与痛苦,提醒人们珍惜和平与安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烽烟:象征战争与动乱。
- 胡马:外敌入侵的象征。
- 豺狼:恶势力与侵略者的代名词。
- 焦黑: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死亡。
- 绛云灰烬:破坏后的悲惨景象,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百字令》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 A) 李白
- B) 高燮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握手沧桑余涕泪”中的“沧桑”指的是什么?
- A) 亲密关系
- B) 历史的变迁
- C) 生活的富裕
- D) 自然的风光
-
“胡马驰驱南北”描述了什么情景?
- A) 和平的生活
- B) 战争的侵扰
- C) 田园风光
- D) 人们的欢笑
答案:
- B) 高燮
- B) 历史的变迁
- B) 战争的侵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高燮的《百字令》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现了对国家动荡与百姓苦难的关怀,但高燮的诗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与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哲学分析》
以上为《百字令》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