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夜坐》
时间: 2025-01-01 18:12: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灯残照,正乱钟敲动,五更时候。白发孀亲魂欲绝,枕上衰颜非旧。薄命儿家,慈袅未及,血泪空黏袖。徘徊顾影,从兹心绪灰透。寻思夜夜挑梭,零针断线,往事归何有。三十馀年缘分尽,多少不堪回首。此后凄凉,寒衾蔬水,却共谁消受。香焚一炷,苍天肯否相佑。
白话文翻译
在孤灯微弱的光照下,钟声乱响,正是五更时分。白发的孤寡母亲心如刀绞,枕边的衰老容颜已非昔日。薄命的儿女,母亲的慈爱未曾到达,满袖血泪徒然粘附。徘徊在镜前,心绪从此已是灰暗。想起每夜挑梭的情景,零散的针线,往事又归于何处?三十多年的缘分已尽,多少往事令人难以回首。此后只剩凄凉,寒冷的被褥与清淡的水,究竟与谁共度?点燃一炷香,苍天是否能给予我些许庇佑?
注释
- 孤灯残照:指独自一盏灯光微弱,象征孤单与无助。
- 白发孀亲:白发的寡妇,指年老的母亲,表示失去丈夫。
- 薄命儿家:指命运悲苦的儿女,暗示家境不幸。
- 慈袅:慈爱的母亲,强调母子的情感。
- 血泪空黏袖:形容悲伤流泪,满袖都是泪水。
- 寒衾蔬水:寒冷的被子和清淡的饮食,表达生活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熊琏(约1680-约1750),清代诗人,善于写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生平经历多与家国情怀和人事变迁相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矛盾期,作者通过对夜晚孤坐的描写,表达对母亲和逝去时光的深切怀念及失落感。
诗歌鉴赏
《百字令 夜坐》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作品。全诗以孤灯和夜坐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寡妇在深夜的孤独与苦楚。开篇用“孤灯残照”引出夜深人静的氛围,随之转入对母亲愁苦的描绘,表现出对逝去光阴及亲情的无尽思念。
诗中反复提及的“血泪”、“寒衾蔬水”等意象,突显了生活的困苦与情感的失落。尤其是“多少不堪回首”一句,表达了对往事的无奈与悲痛,令人共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人们在生活困境中对亲情的渴望与思念。
熊琏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孤独与忧伤的氛围,令读者体会到人间百态,尤其是对于失去亲人后的无助与孤独的感受。结尾处的“苍天肯否相佑”更是将个人的无助与对未来的期待紧密结合,体现了一种无奈而又渴望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灯残照:描绘了寂静的夜晚,孤独的氛围。
- 正乱钟敲动,五更时候:五更时分,钟声打乱了宁静,时间的流逝令人感到忧伤。
- 白发孀亲魂欲绝:白发的母亲因思念而痛苦,显示了深厚的母子情。
- 枕上衰颜非旧:母亲的容颜因岁月而衰老,时光无情。
- 薄命儿家,慈袅未及:薄命的儿女,母亲的关心未能到达,体现了无奈。
- 血泪空黏袖:悲痛的泪水流淌,满袖皆是。
- 徘徊顾影,从兹心绪灰透:在镜前徘徊,感到心情无比沉重。
- 寻思夜夜挑梭,零针断线:夜晚独自挑梭,往事已成断线,无法再续。
- 三十馀年缘分尽:三十多年的缘分已然结束,感慨万千。
- 多少不堪回首:无法忍受回忆的痛苦。
- 此后凄凉,寒衾蔬水:未来只剩孤独与贫乏的生活。
- 却共谁消受:这样的生活与谁分享?
- 香焚一炷,苍天肯否相佑:点燃香祈愿,期盼上天的庇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发孀亲”比喻年老的母亲,展现了衰老的无奈。
- 拟人:如“孤灯残照”赋予灯光情感,增强了孤独感。
- 对仗:整首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孤独、思念与无奈展开,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灯:象征孤独与无助。
- 白发:代表衰老与失去,暗示时间的流逝。
- 血泪:表达悲伤与痛苦。
- 寒衾蔬水:象征生活的贫乏与困苦。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悲哀与无奈,反映了人们在生活困境中的挣扎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灯”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孤独
- C. 快乐
- D. 希望
-
“薄命儿家”指的是?
- A. 富贵人家
- B. 幸福家庭
- C. 命运悲苦的家庭
- D. 充满活力的家庭
-
诗中提到的“苍天肯否相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愤怒
- B. 希望与无奈
- C. 幸福
- D. 嫉妒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熊琏的《百字令 夜坐》更显沉重的情感与无奈。两者都表达了对失去的怀念,但熊琏更加强调生活的艰辛与孤独,而李清照则偏向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熊琏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