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台》

时间: 2025-01-01 13:45:58

昔书《枯树赋》,如见庾兰成。

故宅空文藻,荒洲绕县城。

远烟三澨晚,残雪五溪明。

萧瑟登台意,悲风日暮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书枯树赋,如见庾兰成。故宅空文藻,荒洲绕县城。远烟三澨晚,残雪五溪明。萧瑟登台意,悲风日暮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让我想到曾经写下的《枯树赋》,仿佛看到了庾兰的盛开。昔日的宅院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文采,荒凉的洲头环绕着县城。傍晚时分,远处的烟雾弥漫在三条河流上,残存的雪映照着五条溪流的明亮。登上台阶,心情萧瑟,悲伤的风在日暮时分愈加浓烈。

注释:

  • 庾兰:指的是庾信的兰亭,庾兰是古代文人所追求的雅致与清幽。
  • 文藻:文采和词藻,这里用来形容故宅曾经的繁华。
  • 三澨:指三条河流。
  • 五溪:指五条溪流,常用来形容清澈的水流。
  • 萧瑟:形容景色凄凉,也指心情的冷清。
  • 日暮:傍晚时分,象征着生命的衰落和时光的流逝。

典故解析:

  • 枯树赋:是古代文人赋诗的主题之一,常用来象征衰老和无奈。
  • 庾兰: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象征美好和才华,庾信是著名的文学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良品(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而闻名。其作品常反映个人的感慨与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一个秋冬交替的时节,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枯树、残雪等意象的描写,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庾台》是一首充满哲思的古诗,诗人在这首作品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思索。从“昔书枯树赋”开始,诗人便以一种怀旧的情绪引入,全诗宛如一幅秋冬交替的画卷,展现出凋零的美感。诗中的“故宅空文藻”让人联想到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使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个体的渺小。

“远烟三澨晚,残雪五溪明”两句,借用自然景象来烘托情感,远处的烟雾和残雪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变化。最后的“萧瑟登台意,悲风日暮生”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孤独,随着日暮的降临,情感愈发沉重,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书枯树赋:回忆过去写的关于枯树的赋,暗示对往昔的怀念。
  2. 如见庾兰成:仿佛看到了庾兰盛开的景象,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3. 故宅空文藻:旧宅已成空荡,文采已逝,反映出对过往的惋惜。
  4. 荒洲绕县城:荒凉的洲头环绕着县城,意象突显了周围环境的孤寂。
  5. 远烟三澨晚:傍晚时分,远处的烟雾笼罩着三条河流,增强了凄凉的气氛。
  6. 残雪五溪明:残雪映照着五条溪流,展现了自然的清丽与生命的脆弱。
  7. 萧瑟登台意:登台的心情萧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8. 悲风日暮生:在日暮时分,悲伤的风愈加浓烈,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庾兰”比作希望的象征,暗示美好的逝去。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如“远烟三澨晚,残雪五溪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得景物更具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蕴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索,情感基调悲凉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枯树:象征衰老与无奈。
  • 庾兰:象征美好与才华。
  • 远烟:象征距离与孤独。
  • 残雪:象征生命的脆弱与逝去。
  • 萧瑟:象征心情的冷清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庾兰”象征什么? A. 美好与希望
    B. 失落与悲伤
    C. 自然与和谐
    D. 未来与光明

  2. “远烟三澨晚”中的“三澨”指的是: A. 三条河流
    B. 三座山峰
    C. 三棵树木
    D. 三个村庄

  3. 诗中表现的情感基调是: A. 愉快与欢快
    B. 悲凉与孤独
    C. 兴奋与乐观
    D. 平静与安宁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枯树赋》:同样探讨岁月流转与生命无常的主题。
  • 《秋夕》:表现了秋天的孤寂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孤独的情感,但更侧重于酒与月的陪伴,而《庾台》则更注重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
  • 杜甫的《登高》:两者都涉及到登高望远,但《庾台》更倾向于对过去的怀念,而《登高》则表现了对现实困境的感叹。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洪良品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