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

时间: 2024-12-29 18:42:00

未失神亭戟,俄空旅舍烟。

经纶书卷外,涕泪酒樽前。

碧草谁埋血,黄图忆拓边。

赍粮方待寇,何事问燕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事
作者:董文涣 〔清代〕

未失神亭戟,俄空旅舍烟。
经纶书卷外,涕泪酒樽前。
碧草谁埋血,黄图忆拓边。
赍粮方待寇,何事问燕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思念家国的情感。诗人回想起曾经的辉煌,但如今却感到无奈与悲伤。眼前的烟雾弥漫,仿佛是过往的追忆;书卷中的经纶之事,似乎也无法掩盖眼前的泪水与酒杯。碧绿的草地上,埋藏着多少壮士的鲜血;黄图之上,记载着无数的边疆故事。如今粮草准备好,却依然要面对敌人的威胁,心中不禁发问:为何还要再问燕然的事呢?

注释

  • 未失神亭戟:指未曾失去的神志,亭戟指守卫的武器,寓意捍卫国家的责任。
  • 俄空旅舍烟:忽然间,旅舍中已经没有了烟火,象征着孤独与离别。
  • 经纶书卷外:指书本外的经世之事,强调学识与现实的脱节。
  • 涕泪酒樽前:在酒杯前流泪,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与无奈。
  • 碧草谁埋血:草地上埋藏着英烈的鲜血,感叹历史的沉重。
  • 黄图忆拓边:指历史的地图,回忆曾经开疆拓土的壮丽。
  • 赍粮方待寇:准备粮草以应对敌人的来袭,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 何事问燕然:反问为何还要询问燕然(古代的边疆),表现出对时局的无奈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文涣(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豪放、悲壮的诗风著称,作品多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外有敌情,内有纷争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比往昔与现实,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唤起人们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何事》一诗通过对比与反思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复杂情感。开头几句,诗人以“未失神亭戟”开篇,立即将读者带入一种充满责任感的气氛中,守卫国家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接着“俄空旅舍烟”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旅途氛围,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无奈与对故土的思念。

随后,诗人将目光转向书卷与酒樽,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通过“涕泪酒樽前”,不仅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更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力感。接下来的“碧草谁埋血”更是将这种感情推向高潮,草地上埋藏着多少英勇牺牲者的鲜血,激起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最后两句“赍粮方待寇,何事问燕然”,诗人以质问的口吻,表达出对未来的无奈与不安。燕然不仅仅是地理位置,更象征着国家的安危与责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情感真挚而感人,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未失神亭戟:表达诗人对国家的责任感。
  2. 俄空旅舍烟:描绘孤独与离别的情感。
  3. 经纶书卷外:反映学识与现实的脱节。
  4. 涕泪酒樽前: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
  5. 碧草谁埋血:感叹历史的沉重与牺牲。
  6. 黄图忆拓边:追忆历史的壮丽与开疆拓土。
  7. 赍粮方待寇:忧虑国家安危。
  8. 何事问燕然:表达对时局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卷与现实进行对比,突显出诗人对历史的感慨。
  • 拟人:草地似乎在呼唤着埋藏的鲜血,增添了情感深度。
  • 对仗:前后句意相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出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亭戟:象征守卫与责任。
  • 旅舍烟:暗示孤独与离别。
  • 书卷:代表知识与理想。
  • 酒樽:象征怀念与悲伤。
  • 碧草:承载着历史的沉重。
  • 黄图:记载着历史的辉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未失神亭戟”指的是什么?

    • A. 失去神志
    • B. 捍卫国家的责任
    • C. 旅行的武器
    • D. 古代的武器
  2. “俄空旅舍烟”中“空”字的意思是?

    • A. 有
    • B. 无
    • C. 清
    • D. 远
  3. 诗中的“赍粮方待寇”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无所谓
    • B. 希望
    • C. 责任与忧虑
    • D.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董文涣的《何事》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与责任感,李白则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对酒的畅快。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前者豪放不羁,后者悲壮深沉,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诗人的不同心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董文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