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

时间: 2024-12-29 16:48:10

幽蹊曲转上层台,亭子凭高四壁开。

度岭晴云当槛落,隔江春树冒城来。

乾坤纳纳间舒眼,风日苏苏数举杯。

安得草堂容懒慢,不辞蓬鬓客中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蹊曲转上层台,亭子凭高四壁开。
度岭晴云当槛落,隔江春树冒城来。
乾坤纳纳间舒眼,风日苏苏数举杯。
安得草堂容懒慢,不辞蓬鬓客中摧。

白话文翻译:

在幽静曲折的小路上,我登上高高的台子,亭子四面敞开,风景尽收眼底。
穿过山岭,晴空的云彩在栏杆前飘落,隔着江面,春天的树木似乎冒出来与城池相连。
天地之间,心旷神怡,我慢慢放眼四望,风和日丽中,一边举杯一边数着时光。
我希望有个草堂可以让我悠闲自在,不必担心蓬乱的头发被客人们轻视。

注释:

  • 幽蹊:幽静的曲折小路。
  • 亭子:指高台上的亭阁,象征高处的视野。
  • 度岭:翻越山岭,形容旅途。
  • 晴云:晴朗的云彩,描绘天气晴好。
  • 隔江:指隔着江河,描绘远景。
  • 乾坤纳纳:形容天地广阔,心胸开阔。
  • 草堂:简陋的居所,象征闲适生活。
  • 蓬鬓:形容头发凌乱,表示对外表的无所谓。

典故解析:

本诗未明显引用特定典故,但“草堂”一词常常与隐逸生活相联系,反映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莫庭芝,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发展与诗歌繁荣的时代,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怀,风格清新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亭子》创作于诗人游览高台时,寄情于自然,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亭子》以“亭子”为中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自由舒适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幽蹊曲转”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接着描绘了亭子四周的景色,展现出辽阔的天地与美丽的江河树木,表现出诗人开阔的心胸与愉悦的情绪。

在后两联中,诗人不仅沉浸在眼前的美景中,还借此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渴望。提到的“草堂”以及“蓬鬓”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洒脱与不拘一格。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真挚的情感,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刻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蹊曲转上层台:描绘了诗人沿着幽静的小路,曲折而上,最终抵达高台。
  • 亭子凭高四壁开:亭子的四面敞开,象征着开阔的视野和心胸。
  • 度岭晴云当槛落:翻越山岭,晴空的云彩飘落在栏杆上,展现出自然的美丽。
  • 隔江春树冒城来:远处的春树似乎从江面冒出,与城池相连,呈现出和谐美好的景象。
  • 乾坤纳纳间舒眼:在广阔的天地之间,诗人放眼四望,感到心旷神怡。
  • 风日苏苏数举杯:在和煦的风日中,诗人举杯畅饮,感受生活的惬意。
  • 安得草堂容懒慢: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希望有个草堂可以随意安放心情。
  • 不辞蓬鬓客中摧:不在乎外表的凌乱,体现了对自我状态的洒脱与释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亭子比作观察美景的高点,象征着诗人的思想境界。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晴云”、“春树”赋予生动的形象,构建出灵动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和谐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亭子:象征高远、开阔的视野与心境。
  • 云、树、江:自然意象,代表生命的活力与美丽。
  • 草堂:象征隐逸与宁静,反映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幽蹊”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道路
    B. 幽静的曲折小路
    C. 热闹的城市

  2. “草堂”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繁华生活
    B. 隐逸与宁静
    C. 富贵荣华

  3.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紧张
    B. 悠闲自在
    C. 忧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诗作。
  • 李白的《庐山谣》:表达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莫庭芝的《亭子》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和隐逸生活,但王维的作品更注重于诗意的哲学思考,而莫庭芝则更倾向于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