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书事》

时间: 2025-01-06 08:20:45

秋尽角声苦,逢人唯荷戈。

城池向陇少,岐路出关多。

雁远行垂地,烽高影入河。

仍闻黑山寇,又觅汉家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朔方书事
作者:张蠙(唐代)

秋尽角声苦,逢人唯荷戈。
城池向陇少,岐路出关多。
雁远行垂地,烽高影入河。
仍闻黑山寇,又觅汉家和。


白话文翻译

秋天快要结束,角声传来让人感到痛苦,遇到的人都是提着武器的战士。
城池向西的地方已经很少,通往边关的道路却很多。
大雁飞得很远,几乎要触碰到地面,烽火台的影子映入河中。
我还听到黑山的敌人来袭,又希望能找到汉朝的和平。


注释

字词注释:

  • 角声:古代号角声,通常用于战争或征召。
  • 荷戈:意为携带武器,这里指人们在战事频繁的环境中,随时准备作战。
  • :指陇山,位于西北的山脉,象征边疆。
  • 岐路:指分岔的道路,暗示边疆的复杂。
  • :指大雁,常作为迁徙的象征。
  • :烽火台,古代用于传递军事信息的信号装置。
  • 黑山寇:指黑山地区的敌人。
  • 汉家和:指汉朝的和平,寄托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黑山寇”可能指的是历史上与汉朝对抗的少数民族,反映了当时的边疆局势。
  • “汉家和”则暗示了对汉朝盛世的怀念与渴望,历史上汉朝曾经是一个强盛的王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蠙,字元臣,唐代诗人,曾任官职,作品多以边塞诗著称。他的诗风以沉郁悲壮著称,常常通过描绘边疆生活反映国家动荡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边疆动荡的时期,诗人面临着国家的危机与战争的压力,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乱的无奈。


诗歌鉴赏

《朔方书事》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沉重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边疆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内心的苦闷。诗的开头,秋尽的角声传递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着战争的无情和人们的苦痛。接着,诗人通过“逢人唯荷戈”描绘了战士们在动乱中维持生存的艰辛,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一股压抑的气息。

“城池向陇少,岐路出关多”一句,进一步反映了边疆局势的复杂,暗示着昔日的繁荣已不再,而现如今的局面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险。接下来的“雁远行垂地,烽高影入河”则通过自然的描绘,映衬出人们内心的失落与对未来的茫然。雁的远行象征着离别与孤独,而烽火的影子则让人感到战争的阴影笼罩。

最后,诗人再一次提到“黑山寇”,表达了对敌人的恐惧和对和平的渴求。整首诗在对边疆生活的真实描绘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伤的情感,表现了对国家安宁的向往。张蠙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尽角声苦:秋天即将结束,号角声传来,给人带来苦闷,暗示战事的频繁。
  2. 逢人唯荷戈:遇到的人都是携带武器的战士,象征着战乱的环境。
  3. 城池向陇少:指向西部的城池逐渐减少,反映出国土的沦陷和边疆的危机。
  4. 岐路出关多:指通往边关的道路多而复杂,暗示着战事频繁,局势不稳。
  5. 雁远行垂地:大雁飞得很远,似乎要触碰大地,象征着远方的孤独和失落。
  6. 烽高影入河:烽火台的影子映入河中,暗示战争的阴影笼罩着这片土地。
  7. 仍闻黑山寇:依旧听到黑山的敌人来袭,反映出战争的持续和威胁。
  8. 又觅汉家和:期盼能够再次获得汉朝的和平,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雁远行垂地”,将大雁的迁徙与人们的离别情感相联系。
  • 对仗:全诗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如“秋尽角声苦,逢人唯荷戈”,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了“烽火”、“角声”、“雁”等意象,传达出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主题围绕着战争与和平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边疆士兵的苦楚与无奈,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角声:象征战争与号召,传达出一种紧迫感。
  • 荷戈:象征战士的身份和战斗的准备,反映出生存的压力。
  • :象征迁徙与离别,反映出对远方的思念。
  • 烽火:象征战争的信号与紧张局势,暗示着动荡不安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黑山寇”指的是哪个民族? A. 汉族
    B. 少数民族
    C. 宋族
    D. 蒙古族

  2. 诗中“仍闻黑山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欣
    B. 绝望
    C. 安宁
    D. 渴望和平

  3. 诗中“荷戈”意为什么? A. 抱怨
    B. 戴上头盔
    C. 携带武器
    D. 安静

答案:

  1. B
  2. D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塞下曲》
  •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对比: 张蠙的《朔方书事》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是描绘边疆生活的诗作。前者侧重于战争的苦痛与对和平的渴望,后者则强调壮丽的自然与希望的未来。这两首诗在主题和意象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边塞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边塞诗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