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太白禅师》

时间: 2025-01-14 10:22:39

何年万仞顶,独有坐禅僧。

客上应无路,人传或见灯。

斋厨唯有橡,讲石任生藤。

遥想东林社,如师谁复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年万仞顶,独有坐禅僧。
客上应无路,人传或见灯。
斋厨唯有橡,讲石任生藤。
遥想东林社,如师谁复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僧在高山顶上静坐修行的情景。诗人回忆起那年在万仞高峰的经历,只有那位禅僧独自在此打坐。来访的客人应该没有路可走,听说有人在此点亮了灯火。斋厨中只有橡树提供的食物,讲学的石头上任凭藤蔓生长。遥想东林社,像这样的大师,谁还能再出现呢?

注释:

  • 万仞:形容山峰的高度,万仞即万丈高。
  • 坐禅僧:指在山顶独自修行的和尚。
  • 无路:暗指远道而来的客人没有路可以走到此地。
  • 见灯:指在黑暗中有人点亮灯火,象征着智慧或启示。
  • 斋厨:指寺院的厨房,通常用来准备素食。
  • :橡树,象征坚韧。
  • 东林社:指东林寺,是一个著名的佛教聚会场所,代表了高深的修行和教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见于史料,作品多为山水田园诗,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参访高山或寺庙时所作,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及对修行生活的思考。同时,社会背景下,禅宗思想逐渐盛行,许多文人雅士开始向往这种超脱的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高山上禅僧的寂静修行,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宗哲学的理解。开头两句通过“何年”和“万仞顶”的对比,突显出禅僧的孤独与超然,营造出一种清净的氛围。接着,诗中提到“客上应无路”,表现了对世俗的疏离,似乎在暗示修行者的高深与世人的遥远。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斋厨唯有橡”和“讲石任生藤”展现了禅僧简朴的生活状态,生动地描绘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最后一句“遥想东林社,如师谁复能”更是感叹当时的禅师难以再现,表达了对当下禅宗大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以自然的元素传达了禅宗的哲思,展现了人对自然、对自我内心的探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年万仞顶:提问,表达对高山顶的追忆,暗示时间的久远。
  • 独有坐禅僧:强调禅僧的孤独,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 客上应无路:客人想来此地,却找不到路,暗示世俗人与高僧之间的距离。
  • 人传或见灯:暗示在黑暗中偶尔有人点亮智慧之灯。
  • 斋厨唯有橡:斋厨中的食物简单,反映出禅僧的简朴生活。
  • 讲石任生藤:讲学的石头上生长着藤蔓,象征自然与智慧的结合。
  • 遥想东林社:怀念东林社,表示对过去高僧的追忆。
  • 如师谁复能:感叹当今已无这样的高人,表达了对师者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灯”比喻智慧的启迪。
  • 对仗:如“斋厨唯有橡,讲石任生藤”,整齐的对仗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如师谁复能”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与对高僧的怀念,表达了对当代禅宗大师的无奈与思考,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山:象征着修行的艰难与超脱。
  • 禅僧:代表着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 :象征着启迪与智慧的光明。
  • 橡树与藤:象征着自然的纯粹与简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万仞”指的是: A. 地面 B. 高山 C. 河流

  2. “客上应无路”暗示了什么? A. 高僧的孤独 B. 交通不便 C. 访客的多

  3. 诗中提到的“东林社”象征着: A. 世俗生活 B. 高僧聚集的地方 C. 自然环境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表现出山水与禅的结合。
  • 李白的《月下独酌》:探讨孤独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张蠙的《寄太白禅师》与王维的《竹里馆》,前者侧重于对高僧的追忆与敬仰,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者均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的思考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