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可伦上人
作者: 张蠙 〔唐代〕
师教本于空,流来不自东。
修从多劫后,行出众人中。
衲冷湖山雨,幡轻海甸风。
游吴累夏讲,还与虎溪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可伦上人的赞美和祝福。诗中提到,师父的教诲源于空灵的真理,不是来自某个固定的地方。修行经过了漫长的劫难,才从众人中脱颖而出。身穿僧袍在湖山之中,恰逢雨落,心境清凉;风轻轻吹拂着海边的幡旗。游历在吴地的讲经,依旧能与虎溪的清流相映成趣。
注释:
字词注释:
- 师教:师父的教导。
- 空:这里指代空灵、虚无的境界。
- 劫:指漫长的时间或困苦的经历。
- 衲:指僧人穿的袍子。
- 湖山雨:指在湖山之间下雨,营造出清幽的意境。
- 幡:指佛教中的幡旗,象征着信仰和传播。
- 虎溪:虎溪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名胜,象征宁静的修行环境。
典故解析:
- 虎溪:唐代著名的道教和佛教圣地,许多文人墨客在此吟咏,象征着清净和智慧的源泉。
- 游吴:指在吴地讲经,吴地是南方的一个文化中心,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以佛教思想为核心,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修行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宁静的日子,诗人可能是在游历或讲经的过程中,思念可伦上人,表达了对其修行与智慧的敬仰。
诗歌鉴赏:
《赠可伦上人》是一首典型的唐代诗歌,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出深邃的佛教哲理和修行者的内心世界。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的哲思与艺术才华。前两句“师教本于空,流来不自东”通过对师教真谛的探讨,指出真理的空灵与无处不在,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智慧。
接着,“修从多劫后,行出众人中”更是对可伦上人修行历程的高度概括,强调了修行的艰辛与稀有,暗示着可伦上人非凡的修为和境界。
后两句“衲冷湖山雨,幡轻海甸风”则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面,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游吴累夏讲,还与虎溪同”将个人的修行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厚的哲理,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师教本于空:师父的教导源于空灵的真理,强调了佛教的核心思想。
- 流来不自东:真理的流传并不依赖地理位置,反映出智慧的无处不在。
- 修从多劫后:修行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突显出修行的艰辛。
- 行出众人中:说明修行者已从凡人中脱颖而出,达到更高的境界。
- 衲冷湖山雨:描绘了僧人修行的环境,表现出与自然的融合。
- 幡轻海甸风:风轻轻拂过海边的幡旗,象征着信仰与传播。
- 游吴累夏讲:在吴地讲经,反映出诗人的学识与传播佛法的使命。
- 还与虎溪同:回归到宁静的虎溪,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智慧的回归。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空”“湖山雨”等意象,隐喻佛教的空灵和修行的清净。
- 对仗:上联与下联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可伦上人的赞美,传达了对佛教智慧的追求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宁静、超脱的修行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象征着无形的智慧和真理。
- 湖山雨:表现出自然的清幽与修行的宁静。
- 幡:代表着信仰和传播。
- 虎溪:象征着清静、智慧的庇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师教本于空”中,“空”主要指什么?
- A. 地理位置
- B. 真理的空灵
- C. 物质的空无
- D. 时间的流逝
-
“修从多劫后”中的“劫”指什么?
- A. 短暂的时间
- B. 漫长的时间或困苦
- C. 物质的损耗
- D. 精神的空虚
-
诗中提到的“虎溪”象征什么?
- A. 热闹的城市
- B. 宁静的修行环境
- C. 繁华的市场
- D. 荒凉的山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与修行的和谐,强调禅意与宁静。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人生与时间流逝的感慨,主题虽不同,但也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