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赠栖白大师
作者: 张蠙 〔唐代〕
原文展示:
剃发得时名,僧应别应星。
偶题皆有诏,闲论便成经。
扫叶寒烧鼎,融冰晓注瓶。
长因内斋出,多客叩禅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剃发时获得了名号,僧人如同星辰般闪耀。偶尔的题词都有了圣旨,闲聊的讨论也变成了经典。扫落的树叶在寒冷中烧着鼎,融化的冰水在早晨注入瓶中。常常是因为从内斋走出,许多客人敲响了禅房的门。
注释:
- 剃发:剃去头发,表示出家为僧。
- 名:指名号或称号。
- 星:比喻众多的僧人或名僧。
- 偶题:偶尔题写的诗文。
- 诏:指皇帝的命令或圣旨。
- 闲论:轻松随意的讨论。
- 经:指经典的佛教典籍。
- 扫叶:扫落的树叶。
- 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器具,象征着禅修的清静。
- 融冰:融化的冰,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 注瓶:将水注入瓶中,表示生活的细致和宁静。
- 长因:常常因为。
- 内斋:指僧人的修行处。
- 叩禅扃:敲打禅房的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蠙,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曾在诗中表达对佛教的思考和对僧人的敬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佛教盛行的时期,许多文人都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张蠙与栖白大师的交往也表现了他对高僧的敬意和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钦佩。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的笔调描绘了僧人栖白的生活与风范,前四句通过对僧人出家及其学问的描写,展现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诗中提到的“剃发得时名”,不仅暗示了僧人的身份,也暗示了他因修行而获得的智慧和名声。接着,诗人通过“偶题皆有诏,闲论便成经”,表现出僧人平日的随意与深邃,虽然是偶然的题写和讨论,却能够引发深刻的哲理思考,显示出栖白高僧的非凡才智。
后四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禅意。“扫叶寒烧鼎”与“融冰晓注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暗示着冬天的寒冷与生命的凋零,后者则象征着春天的温暖与新生。最后一句“多客叩禅扃”则描绘出栖白大师的受欢迎程度,他的教义吸引了众多信徒,表现出人们对佛教思想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境上追求空灵和深邃,展现了张蠙对栖白大师的崇高敬意,也反映了盛唐时期文化与宗教交融的独特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剃发得时名:出家时获得名号,暗示僧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 僧应别应星:以星辰比喻,突出僧人的光辉与重要性。
- 偶题皆有诏:随意题写的诗文仿佛得到了认可。
- 闲论便成经:随意的讨论却能变成经典,体现高僧的智慧。
- 扫叶寒烧鼎:描绘寒冷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凋零。
- 融冰晓注瓶:春天的温暖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长因内斋出:常常因为从内斋出来。
- 多客叩禅扃:许多客人来访,表现出对大师的尊重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僧人比作星辰,突出了其高贵与光彩。
- 对仗:前后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扫叶、融冰等自然意象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变化。
主题思想:全诗旨在表现出高僧栖白的智慧与影响力,以及他所传达的佛教思想,展现了唐代佛教文化的繁荣与深远影响。
意象分析:
- 剃发:象征出家与修行。
- 星:象征光辉与高尚。
- 鼎:象征清静与修行的心境。
- 冰:象征寒冷与困境。
- 瓶:象征生活的细致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剃发得时名”中“剃发”是指什么? A. 头发长
B. 出家为僧
C. 剪头发
答案: B -
“长因内斋出”中的“内斋”是指什么? A. 内心的修行
B. 僧人的修行场所
C. 饭厅
答案: B -
诗中提到的“扫叶”象征什么? A. 秋天
B. 生命的凋零
C. 春天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题》- 李商隐
- 《题西林壁》- 苏轼
诗词对比:
- 张蠙的《赠栖白大师》与王维的《鹿柴》,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与禅意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但前者更强调僧人的智慧与影响力,后者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化与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