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法乾寺令諲太师》

时间: 2025-01-06 08:11:51

师居中禁寺,外请已无缘。

望幸唯修偈,承恩不乱禅。

院多喧种药,池有化生莲。

何日龙宫里,相寻借法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师居中禁寺,外请已无缘。
望幸唯修偈,承恩不乱禅。
院多喧种药,池有化生莲。
何日龙宫里,相寻借法船。

白话文翻译:

这位师傅住在禁闭的寺庙中,外界的召唤已与他无缘。
他希望能够专心修行,并以此承恩,保持心境的宁静与专注。
寺院中嘈杂声不断,种植着药草,池塘里开着化生的莲花。
不知道何时能够到龙宫去,借用那法船去寻求智慧。

注释:

  • 中禁寺:指的是中间的禁寺,通常是专门修行的地方,象征着清净和禁欲。
  • 修偈:指的是修习佛教的偈语,偈是佛教中的一种诗歌形式,强调修行与领悟。
  • 承恩:接受恩惠,指师傅希望通过修行来回报他人的恩情。
  • 不乱禅:不打扰禅修,保持静心。
  • 院多喧种药:院子里种满了药草,暗示世间的喧嚣与纷扰。
  • 化生莲:象征着纯洁与觉悟的莲花,莲花在污泥中生长,却不染尘埃。
  • 龙宫:传说中的神秘之地,象征着智慧与启示。
  • 法船:借用比喻,指修行的工具或途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佛教题材的诗歌而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修行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当时佛教盛行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寺院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修行的渴望和对世俗纷扰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师傅在禁寺中的生活,展现了佛教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对外界的反思。首句“师居中禁寺”,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而又孤寂的氛围,隐喻着修行者与世隔绝的状态。接下来的“外请已无缘”,表明他与外界的关系已经断绝,更加突显了他对内心修行的执着。

“望幸唯修偈,承恩不乱禅”则展示了诗人在修行过程中的心态,他希望通过专注于佛教的教义来回报他人的恩情,在这一过程中,他保持了内心的宁静。“院多喧种药,池有化生莲”一方面描绘了寺院中的杂乱与现实的纷扰,另一方面又通过“化生莲”带出一种超脱的意象,暗示着在喧闹中仍然可以寻找到宁静与纯洁的心灵。

最后一联“何日龙宫里,相寻借法船”,则充满了对智慧与解脱的渴望。龙宫作为一个传说中的神秘之地,象征着更高的智慧与境界,而“法船”则是通向这种境界的工具,表明诗人对佛教真理的追求与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师居中禁寺:表明修行的空间,暗示着对世俗的隔离。
    • 外请已无缘:强调修行者与外界的决绝。
    • 望幸唯修偈: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的执着。
    • 承恩不乱禅:体现了内心的专注与宁静。
    • 院多喧种药:描绘了寺院的现实环境。
    • 池有化生莲:象征着理想中的宁静与清净。
    • 何日龙宫里,相寻借法船:表达了对智慧的渴望与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比:寺院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莲花象征着纯洁与觉醒,龙宫象征着智慧。
    • 比喻:法船象征着修行的工具。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修行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修行者在世俗喧嚣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执着,以及对智慧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象征着世俗生活的纷扰与复杂。
  • :象征着纯洁、觉悟与超脱。
  • 龙宫:象征着智慧的殿堂与理想境界。
  • 法船:象征着修行的途径与工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张蠙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化生莲”象征什么?

    • A) 世俗的繁华
    • B) 纯洁与觉悟
    • C) 生活的烦恼
  3. “何日龙宫里,相寻借法船”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 A) 财富
    • B) 智慧
    • C) 权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探讨了隐居与修行的主题,但王维更强调自然的美与心灵的宁静,而张蠙则更加关注内心的修行与对智慧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张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