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搀云亭和工部兄韵
作者:葛胜仲
危亭耸山巅,
萦纡一径穿。
林深将蔽日,
涛怒欲浮天。
江北迷堤树,
淮南起饷烟。
结庵容寄傲,
从此息攀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的亭子矗立在山顶,一条蜿蜒的小路穿过山林,深邃的树林几乎遮蔽了阳光,激荡的波涛似乎要冲上天空。江北的堤岸上树木迷离,淮南则升起袅袅的炊烟。我在这里构建庵堂来寄托我的傲然心情,从今往后不再追逐名利。
注释:
- 危亭:高耸的亭子。
- 耸:高耸,直立的样子。
- 萦纡:蜿蜒曲折。
- 蔽日:遮蔽阳光。
- 涛怒:波涛汹涌,形容水面波动很大。
- 迷堤树:形容江北的树木让人迷失方向。
- 饷烟:指炊烟,形容淮南的烟雾。
- 结庵:建立庵堂,隐居之所。
- 息攀缘:停止攀登追逐,隐居于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胜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风格清新,以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而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是在登上搀云亭时写的,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心态。开头的“危亭耸山巅”勾勒出亭子矗立在高山之上的壮丽景象,昭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的高远和清幽。而后句“萦纡一径穿”则描绘了一条蜿蜒的小路,给人一种探索和向往的感觉,仿佛在引导读者走入这片宁静的天地。
在“林深将蔽日,涛怒欲浮天”中,林木的茂密使阳光难以透过,营造出一种阴翳的氛围,而激荡的波涛则增添了自然的力量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既展示了自然的雄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与思考。
诗中“江北迷堤树,淮南起饷烟”则通过对江北和淮南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给读者带来更为丰富的想象空间。最后两句“结庵容寄傲,从此息攀缘”则是诗人的自我期许,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超然。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想,表现出一种洒脱与淡然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危亭耸山巅:高高的亭子伫立在山顶,描绘了亭子的巍峨。
- 萦纡一径穿:小路蜿蜒而来,穿过山林,给人一种探索的感觉。
- 林深将蔽日:树林茂密,阳光几乎被遮蔽,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环境。
- 涛怒欲浮天:波涛汹涌,似乎要冲上天空,表现出自然的力量。
- 江北迷堤树:江北的树木茂密,给人迷失的感觉,反映了自然的复杂。
- 淮南起饷烟:淮南升起的炊烟,描绘出生活的气息。
- 结庵容寄傲:建立庵堂,寄托自己的傲然心情。
- 从此息攀缘:从此不再追逐名利,隐居于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波涛比作愤怒,增强了自然的表现力。
- 对仗:如“江北迷堤树,淮南起饷烟”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涛水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使自然生动鲜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然,展示了一种理想的隐居生活状态,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独立与洒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危亭:象征高洁的理想与追求。
- 林:代表自然的幽静与深邃。
- 涛: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烟:代表生活的气息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危亭”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高耸的建筑
B. 普通房屋
C. 小桥 -
“从此息攀缘”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态? A. 渴望名利
B. 追逐权势
C. 超然隐居 -
“涛怒欲浮天”中,“涛”指的是什么? A. 风
B. 水波
C. 山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 王维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与葛胜仲的《登搀云亭》: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而王维的诗更侧重于深厚的哲理与情感,葛胜仲则更强调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超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