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令 寄外》
时间: 2025-01-06 08:57: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井露华浓。秋怀砧杵中。算经年容易西风。悄向碧栏杆外倚,又一叶下梧桐。何处问游踪。水重山更重。怕枫江冷断吴蓬。莫怪霜潮消息梗,须早晚托鳞鸿。
白话文翻译:
深夜金井边,露水浓厚,秋天的思绪在砧板上回荡。算起来,经过多年,西风是如此容易地到来。悄悄地我倚在碧绿的栏杆外,看着又一片叶子从梧桐树上落下。哪里去问游踪呢?水面与山峦更加沉重。我害怕枫江的寒冷会使吴蓬船断航。别怪霜潮的消息让人心绪烦乱,必须趁早晚去托身于飞翔的鸿雁。
注释:
- 金井:指的是金色的井水,象征清冷。
- 露华浓:露水浓厚,表示清晨的湿润。
- 砧杵:砧板和杵,象征着日常生活和辛劳。
- 西风:象征秋天的到来。
- 碧栏杆:青绿色的栏杆,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环境。
- 梧桐:象征孤独与思念。
- 吴蓬:吴地的蓬草船,象征游子。
- 霜潮:秋天的霜,代表着寒冷和萧瑟。
典故解析:
- 吴蓬:古代文人常用“吴蓬”来象征漂泊的游子,表达对于故土的思念。
- 托鳞鸿:指借助鸿雁的飞翔来传递心意,常见于古代诗词中,用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恒贞,清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其诗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情感细腻,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季,正值作者对人生与自然进行思考之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南楼令 寄外》是一首极具秋意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时光与游子的思考。诗中开头的“金井露华浓”便渗透着浓厚的秋意,露水的清冷和金井的明亮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下来的“秋怀砧杵中”则体现了生活的琐碎与内心的思绪交织,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深深的秋意与思念。
在诗的中段,“悄向碧栏杆外倚,又一叶下梧桐”描绘了作者倚靠栏杆静观落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此时,作者不禁感叹“何处问游踪”,流露出对游子无尽的思念与关怀。
最后,诗的尾声提到“须早晚托鳞鸿”,寄托了作者对游子的祝福与希望,渴望通过鸿雁传递心声。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怀以及对亲友的牵挂,展现了萧恒贞独特的情感世界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金井露华浓:描写清晨金井旁的浓重露水,营造出秋天的凉意。
- 秋怀砧杵中:在生活的琐碎中,思绪在秋天的氛围中回荡。
- 算经年容易西风:时间流逝,西风的来临让人感慨万分。
- 悄向碧栏杆外倚,又一叶下梧桐:静静地倚靠在栏杆上,看着落叶,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何处问游踪:对游子的思念,感到无从打听其去向。
- 水重山更重:水的沉重与山的沉重并存,象征着心情的沉重。
- 怕枫江冷断吴蓬:担忧秋风寒冷会影响到漂泊的船只。
- 莫怪霜潮消息梗,须早晚托鳞鸿:别怪霜潮的消息令人心烦,必须趁早去托身于鸿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重山更重”比作心情的沉重,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霜潮如人般传递消息,使得自然与人情相互交织。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形成了对仗,使得音韵和谐,增强了艺术效果。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游子的思念,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 露:象征清晨的宁静与生命的脆弱。
- 梧桐:代表孤独与思念,古人常用其象征离别。
- 鸿雁:象征通讯与思念,寄托了对远方朋友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南楼令 寄外》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白居易
C. 萧恒贞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吴蓬”象征的是: A. 古战场
B. 漂泊的游子
C. 美丽的风景
D. 田园生活 -
“莫怪霜潮消息梗”的意思是: A. 不要抱怨消息太少
B. 不要怨霜潮带来的困扰
C. 不要怪霜潮的美丽
D. 不要抱怨生活的艰辛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本诗都有思念的主题,前者更侧重于对亲人的思念,而《南楼令 寄外》则更着重于对游子的关怀与自然的感悟。
- 《静夜思》同样以秋夜为背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情感更为直接,而萧恒贞则通过自然景象与生活琐事隐喻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萧恒贞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