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玉女》

时间: 2025-01-06 08:40:50

凄切寒蝉,怎惯向离人噪。

红蓼堤边,接长途浩渺。

匆匆洒泪,何日披云同笑。

赏心难共,良辰孤了。

顷刻天涯,听阳关、愁悄悄。

丹枫黄菊,送骅骝就道。

频登高处,望不见行人杳。

团圞明月,今宵分照。

意思解释

传言玉女

原文展示:

凄切寒蝉,怎惯向离人噪。
红蓼堤边,接长途浩渺。
匆匆洒泪,何日披云同笑。
赏心难共,良辰孤了。
顷刻天涯,听阳关愁悄悄。
丹枫黄菊,送骅骝就道。
频登高处,望不见行人杳。
团圞明月,今宵分照。

白话文翻译:

凄凉的寒蝉,怎么能习惯对离人鸣叫。
在红蓼堤边,连接着漫长的旅途。
匆忙洒下眼泪,何时能一起披云欢笑。
美好的时光难以共享,良辰已孤独了。
转瞬之间,天涯海角,听见阳关的忧愁低语。
丹枫黄菊,送走骏马迎接旅途。
频繁地登高处,却看不见行人的身影。
团圆的明月,今晚照耀着彼此。

注释:

  • 寒蝉:指秋天的蝉,象征凄凉和离别。
  • 红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色。
  • 阳关:古代著名的关口,象征离别和思念。
  • 骅骝:指骏马,常用来比喻送别。
  • 团圞明月:指圆满的月亮,象征团圆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求可,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情感真挚,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离别的惆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感受。社会动荡时期,人与人之间的离散频繁,诗人以自然景物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传言玉女》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诗的开头,寒蝉的鸣叫与离人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主人公的孤独与失落。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悠远而苍凉的氛围。红蓼堤边的景象象征着美好的往昔,而“匆匆洒泪”则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悲伤。诗中“良辰孤了”一句,传递出对共享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无奈。

在描绘离别时,诗人采用了细腻的意象,如“丹枫黄菊”与“骅骝”,展现了季节的变迁与旅途的艰辛。最后,团圆的明月象征着思念的连接,尽管身处天涯,但情感的牵绊依然存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凄切寒蝉”:寒蝉的声音凄凉,暗示离别的痛苦。
    • “怎惯向离人噪”:寒蝉鸣叫不再能带来慰藉,反而加深了离愁。
    • “红蓼堤边,接长途浩渺”:描述自然景象,渲染旅途的遥远,象征离别的漫长。
    • “匆匆洒泪”:流泪表现了主人公的无奈与悲伤。
    • “何日披云同笑”:渴望与离人重聚,共享快乐的日子。
    • “赏心难共”:美好的时光难以与人共享,增加了孤独感。
    • “良辰孤了”:良辰美景已为孤独所侵占。
    • “顷刻天涯”:瞬息之间,身处天涯海角。
    • “听阳关愁悄悄”:阳关的悲愁低语,感叹离别之苦。
    • “丹枫黄菊”:秋天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送骅骝就道”:用骏马送别,表现离别的情景。
    • “频登高处,望不见行人杳”:尽管频繁向高处眺望,却再也看不见行人的身影,表达失望。
    • “团圞明月,今宵分照”:明月象征团圆,尽管相隔千里,思念依然相连。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寒蝉与离人相提并论,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寒蝉和阳关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句子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渴望与亲人团聚的情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渗透了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意象分析:

  • 寒蝉:象征孤独与离别,反映内心的凄凉。
  • 红蓼:代表自然与人事的交融,寄托思念之情。
  • 阳关:象征离别的地点,带有忧伤的情感。
  • 明月:象征团圆与思念,连接着相隔两地的心灵。

互动学习: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红蓼”主要生长在哪里?

    • A. 山上
    • B. 水边
    • C. 草原
    • D. 沙漠
  2. 填空题:诗中“频登高处,望不见行人____”空缺处填入合适的词。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丹枫黄菊”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对/错)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诗,表达了思乡之情,与《传言玉女》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李白)与《传言玉女》都探讨了孤独与离别,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而陆求可则更加关注内心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