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 寄赵佩芸、赵悟莲》

时间: 2025-01-01 13:48:57

重衾梦冷流苏帐。

一夜梅花都放。

别后相思情况。

毕竟和谁讲。

雁声斜掠南楼上。

知否天涯惆怅。

十二阑干无恙。

夜夜吟魂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衾梦冷流苏帐。一夜梅花都放。别后相思情况。毕竟和谁讲。雁声斜掠南楼上。知否天涯惆怅。十二阑干无恙。夜夜吟魂傍。

白话文翻译

重重的被褥里,梦境冷清,流苏帐子下的夜晚,梅花昨夜盛开。自从离别之后,思念的苦楚无人倾诉,究竟应该和谁说呢?雁阵在南楼上斜掠而过,是否知道我在天涯的惆怅?那十二根栏杆依旧完好,夜夜我在吟唱,魂魄在你身旁。

注释

  • 重衾:指厚重的被褥。
  • 流苏帐:指带有流苏装饰的帐篷,象征着柔美的居住环境。
  • 梅花:梅花常与思念、孤独相连,象征着坚韧和高洁。
  • 雁声:指大雁的叫声,常在秋冬季节出现,象征离别和思乡。
  • 惆怅:形容心中忧伤和怅惘。
  • 阑干:指栏杆,通常寓意思念或眺望。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花”,不仅是自然的景物,更承载着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象征着高洁和坚韧,正如诗人面对离别的心情。雁声亦常用来表达离愁,尤其是在秋季,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分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左锡嘉,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其作品多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与友人分别后所作,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及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情感和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桃源忆故人》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描绘思念的同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诗的开头通过“重衾梦冷流苏帐”描绘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流露出作者对友人深切的思念。紧接着“梅花都放”则暗示春天的到来,也与思念交织,暗示着即使在孤独的环境中,生命也仍在继续。

“别后相思情况,毕竟和谁讲”一句,表达了对思念的无可奈何和无处诉说的孤独感,这种情感是许多离别者共同的心声。随后“雁声斜掠南楼上”则使用了自然界的声音作为思念的象征,生动地描绘出离别的苦痛。

最后几句中提到的“十二阑干无恙”,则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眷恋,暗示着尽管身处异地,但对友人的思念依然常伴左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细腻体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重衾梦冷流苏帐:描绘了夜晚的寒冷和梦境的孤寂,暗示着思念的沉重。
    • 一夜梅花都放:梅花的开放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
    • 别后相思情况:直接表露离别后的思念情绪。
    • 毕竟和谁讲:无处倾诉,渗透着孤独感。
    • 雁声斜掠南楼上:使用自然界的声音来加强思乡和离别的氛围。
    • 知否天涯惆怅:直面思念的痛苦,发问更显无奈。
    • 十二阑干无恙: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夜夜吟魂傍:表明思念并未消失,心灵深处的依存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象征坚韧的情感。
    • 拟人:雁声似乎能感知诗人的惆怅。
    • 对仗:如“别后相思情况”和“夜夜吟魂傍”,形成鲜明的对比。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思念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与孤独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与孤独,传达思念的情感。
  • 雁声:象征离别与思乡,唤起对故人的怀念。
  • 阑干:象征着对过去的回忆与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重衾梦冷流苏帐”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温暖的家
    b) 寂静的夜晚
    c) 热闹的集市

  2. “梅花都放”意味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离别的痛苦
    c) 友人的到来

  3. “雁声斜掠南楼上”中的“雁声”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思念与离别
    c) 嫉妒

答案

  1. b) 寂静的夜晚
  2. a) 春天的到来
  3. b) 思念与离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关切。

诗词对比

  • 左锡嘉的《桃源忆故人》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都表现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感伤,但前者更为细腻,后者则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左锡嘉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