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乐府用礼禅灭翁韵四·鸿雁行》

时间: 2025-01-06 10:51:31

羽肃肃,鸣雝雝,

江南江北秋思同。

秋思中人无避处,

风酸月泠江流去。

雁奴亦良苦,

群雁不我冯。

夜深炬火灭复明,

举网拼尽芦花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乐府用礼禅灭翁韵四·鸿雁行

羽肃肃,鸣雝雝,江南江北秋思同。
秋思中人无避处,风酸月泠江流去。
雁奴亦良苦,群雁不我冯。
夜深炬火灭复明,举网拼尽芦花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鸿雁在秋天的情景,展现了游子思乡的情感。诗的开头,鸿雁的羽毛在空中轻轻摇动,发出清脆的鸣叫,南北方的秋天思绪是如此相似。游子在秋思之中无处可躲,随风而来的酸楚与月光的冷清伴随着江水流去。身为雁奴的我也感到无奈,群雁却不愿与我同行。夜深人静,火光熄灭又重新点亮,我拼尽全力捕捉那些在芦苇丛中飞舞的鸿雁。


注释

字词注释

  • :指鸟的羽毛。
  • 肃肃:形容羽毛轻轻摇动的样子。
  • :鸟叫声。
  • 雝雝:形容清脆的叫声。
  • 秋思:秋天的思念之情。
  • :意为飞行或伴随。
  • 炬火:火把,照明用的工具。
  • 芦花翎:指芦苇丛中的鸟毛或羽翎。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鸿雁”作为思乡的象征在古代文学中非常常见,如《离骚》中的“朝饮木兰之芳泽,夕宿华容之芳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诗人,字宪之,号沧洲。他以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思乡之时,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游子以及离别之痛的普遍感受。


诗歌鉴赏

《鸿雁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意境和游子的情感。开篇的“羽肃肃,鸣雝雝”生动描绘了鸿雁在空中飞翔的情景,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接着,“秋思中人无避处”则将情感引入高潮,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和无奈。诗中“风酸月泠江流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进一步渲染了思乡的愁苦。“雁奴亦良苦,群雁不我冯”抒发了作者对离群孤雁的惆怅与无奈,深刻地反映了游子的心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深刻的情感表达,表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羽肃肃:鸿雁的羽毛轻轻摇动,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鸣雝雝:鸿雁的叫声清脆悦耳,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
  • 江南江北秋思同:强调无论身处何地,游子的思乡情结是一致的。
  • 秋思中人无避处:表达游子无处可逃避的孤独感。
  • 风酸月泠江流去:风带来酸楚,月光显得冷清,象征着内心的忧伤。
  • 雁奴亦良苦:自喻为雁奴,表达对群雁的羡慕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
  • 夜深炬火灭复明:夜晚火光熄灭又亮起,暗示希望与失落的交替。
  • 举网拼尽芦花翎:尽力捕捉鸿雁,展现了作者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鸿雁比作游子,表现思乡情感。
  • 拟人:赋予鸿雁情感,表现其孤独与苦楚。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鸿雁这一意象,表达了游子在秋天对故乡的思念、孤独与无奈,体现了人们在异乡的共情与对归属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雁:象征游子的思乡之情。
  • :代表离别与思念的季节。
  • 江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炬火:象征希望与光明。
  • 芦花翎:代表自由与追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羽肃肃,鸣雝雝”用来描绘什么? A. 秋天的景色
    B. 鸿雁的动静
    C. 游子的思乡

  2. “秋思中人无避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厌倦

  3. 诗中的“夜深炬火灭复明”象征什么? A. 绝望
    B. 希望
    C. 恐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鸿雁行》皆表达了思乡之情,但《静夜思》更侧重于孤独的内心独白,而《鸿雁行》则通过自然景象与鸿雁的意象交织出更为丰富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