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中序第一(四圣观)》
时间: 2024-12-29 17:05: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来鸿又去燕。看罢江潮收画扇。湖曲雕阑倚倦。正船过西陵,快篙如箭。凌波不见。但陌花遗曲凄怨。怨。孤山路,晚蒲病柳,淡绿锁深院。谁恨。五云深处宫殿。记旧日曾游翠辇。青红如写便面。下鹄池荒,放鹤人远。粉墙随岸转。漏碧瓦残阳一线。蓬莱梦,人间那信,坐看海涛浅。
白话文翻译
又有鸿雁来去,看到江潮退去,收起画扇。湖边的雕栏倚着疲倦的身影。正好船经过西陵,划桨的速度如箭般迅捷。波上无人可见,只有陌生的花和曲调让人感到凄凉怨恨。孤山的小路上,晚蒲病柳,淡淡的绿色锁住了深院。谁在怨恨?五云深处的宫殿,仿佛记得往昔曾坐过的翠辇。青红色的脸庞如同绘画般鲜明。下鹄池边荒凉,放鹤的人远去。粉墙随着岸边转弯,漏出的碧瓦在残阳下一线一线。蓬莱的梦,世间何以信任,坐看海涛如浅。
注释
- 来鸿:指鸿雁,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与离别。
- 江潮:指江水的潮起潮落,寓意时光流逝。
- 雕阑:雕刻精美的栏杆,常用于园林建筑。
- 西陵:指西陵峡,代表自然风光。
- 凌波:意指在水面行走,表现轻盈之态。
- 陌花:指野花,暗示离愁。
- 孤山:可能指孤独的山,暗喻诗人的孤独感。
- 五云深处:指天上的云,隐喻远方的理想世界。
- 蓬莱梦: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岛,梦指对美好理想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志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词风细腻、情感丰富而著称。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思,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霓裳中序第一(四圣观)》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与深刻哲理的诗作。诗开篇以“来鸿又去燕”引入,仿佛在诉说着离别与重聚的无常。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透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往昔的怀念。
诗中的意象如“江潮”、“雕阑”、“孤山路”等,层层递进,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尤其是“凌波不见”、“陌花遗曲”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感伤,仿佛在诉说着那份难以忘怀的孤独。通过与自然的结合,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融合,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后半部分“蓬莱梦,人间那信”更是将诗人的思考引向更深的哲理,思索人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传达出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优美的意境中蕴含了对人生的感悟,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来鸿又去燕:鸿雁的来去象征了生命中的离别与重逢。
- 看罢江潮收画扇:看完江潮退去,收起画扇,体现了时光流逝后的无奈。
- 湖曲雕阑倚倦:在湖边的雕栏上倚靠,表达了疲倦与对自然的依恋。
- 正船过西陵,快篙如箭:船快速经过西陵,体现了生命的迅捷与变化。
- 凌波不见:在水面上行走的人影消失,暗示了一种孤独感。
- 但陌花遗曲凄怨:陌生的花与曲调让人感到凄凉,表现失落的情感。
- 孤山路,晚蒲病柳:孤独的山路上,病弱的柳树,象征了诗人的孤独与忧伤。
- 谁恨:引发对怨恨情感的思考。
- 五云深处宫殿:高远的理想与美好回忆的结合,体现了对理想的向往。
- 下鹄池荒,放鹤人远:池塘荒凉,放飞鹤的人远去,暗示人生的孤独。
- 漏碧瓦残阳一线:残阳照射在碧瓦上,形成一幅美丽而又孤独的画面。
- 蓬莱梦,人间那信: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快篙如箭”,比喻划船的速度,生动形象。
- 拟人:如“病柳”,赋予柳树以人的情感,增添了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句式,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和谐。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离别与孤独的感慨,同时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人生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雁:象征离别与重聚。
- 江潮:时光的流逝与无常。
- 雕阑:美好与疲倦的结合。
- 孤山:孤独与思考的象征。
- 蓬莱梦: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来鸿又去燕”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离别与重聚
- C. 孤独
- D. 忧伤
-
“快篙如箭”是用什么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D. 排比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罗志仁与李白同为诗人,但李白的作品多表现豪放洒脱,而罗志仁则更加细腻、内省。两者在诗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反映了各自的个性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