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阅武召百官诣南苑》
时间: 2025-01-14 08:15: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逶迤上苑帝城东,
御辇巡临振武功。
甲销炼金寒白石,
旗翻翠羽动春风。
龙骧万骑军麾转,
鹄立千官拜舞同。
莫以清时忘战伐,
至尊亲为挽雕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皇帝在东边的上苑召集百官,检阅武功的场景。帝王的御辇在阳光下巡游,彰显着武力的威严。士兵的铠甲在寒冷的白石上闪耀,旗帜在春风中摇曳生姿。龙骧之马伴随着万骑,军队整齐划一,而众多官员在一旁恭敬地拜舞。诗中提醒大家不要在太平时期忘记战争的必要,皇帝亲自拉弓,表明了对国防的重视。
注释
- 逶迤:形容曲折的样子,这里指上苑的地势。
- 振武功:振兴和展示武力的功绩。
- 甲销:指铠甲的光泽。
- 寒白石:指的是一种白色的石头,可能指地面或建筑材料。
- 龙骧:形容骑兵雄壮威武的样子。
- 鹄立:指天鹅或白鹤,形容官员们的姿态。
- 至尊:指皇帝。
- 雕弓:一种精美的弓,象征着武力和战斗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元文(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以豪放、气势磅礴见长,反映了清代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状况。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的一个春日,时值国家稳定、民众安宁之际,皇帝出游检阅军事,寓意在于提醒国家在和平时期也要时刻准备应对战争。
诗歌鉴赏
《春日阅武召百官诣南苑》是一首气势恢宏的诗,展现了清代皇帝的威仪及对国防的重视。诗的开头描绘了帝城东的上苑,环境优美,春意盎然,正是检阅武力的好时机。徐元文在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御辇巡临”、“甲销炼金”等描写,展现了皇帝的尊贵与军队的威武;而“旗翻翠羽动春风”更增添了春日的生机,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诗歌的发展,描绘了万骑齐整的场景,官员们的恭敬态度,凸显了皇帝的权威。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则转而提醒读者不要忘记战争的重要性,表明即使在和平时期也要为国防做准备,这种深刻的主题思想使得整首诗更具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逶迤上苑帝城东:描述东边的上苑,环境优美,适合举行活动。
- 御辇巡临振武功:皇帝的车驾巡游,展现武力的成就。
- 甲销炼金寒白石:铠甲的光泽在阳光下闪烁,显得格外夺目。
- 旗翻翠羽动春风:春风中,旗帜摇曳,生机勃勃。
- 龙骧万骑军麾转:万骑齐整,军队调动。
- 鹄立千官拜舞同:成千上万的官员恭敬拜舞,显示出对皇帝的尊重。
- 莫以清时忘战伐:在和平时期也要记得战争的威胁。
- 至尊亲为挽雕弓:皇帝亲自拉弓,彰显对国防的重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甲销炼金”与“旗翻翠羽”,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官员比作鹄立,形象生动。
- 拟人:春风中的旗帜被赋予了生动的形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在和平时期对战争的警觉,体现了清代统治者的军事观念与政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上苑:象征着权力与富饶。
- 御辇:象征着皇权和威严。
- 铠甲:象征着军事力量和战斗准备。
- 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龙骧万骑”指的是: A. 皇帝的车驾
B. 士兵的战马
C. 官员的队伍
D. 春天的风 -
诗中强调在什么情况下要记得战争的重要性? A. 在战争时期
B. 在清明时节
C. 在和平时期
D. 在春日游玩时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江城子·密州出猎》 by 苏轼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徐元文的诗更强调军事和国防意识,而杜甫则表现了对国破家亡的忧虑。两者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背景,但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