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

时间: 2025-01-01 11:32:08

五两南风竞,扁舟细浪划。

晚凉生落日,暮色带归鸦。

岸阔烟笼树,潮平水篆沙。

柁楼才晚饭,诗景爱余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两南风竞,扁舟细浪划。
晚凉生落日,暮色带归鸦。
岸阔烟笼树,潮平水篆沙。
柁楼才晚饭,诗景爱余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水上风景。南风轻轻吹拂,小船在细微的波浪中划行。傍晚时分,凉爽的空气中,夕阳慢慢落下,暮色中归鸟在天空中飞翔。岸边宽广的地方,烟雾笼罩着树木,潮水平静,水面上沙子清晰可见。船上的人刚刚享用完晚餐,目睹着这一诗情画意的美景,心中对余晖更加喜爱。

注释:

  • 五两:形容风势不大,像五两重的轻风。
  • 扁舟:小船,指轻便的船只。
  • 细浪:微小的波浪。
  • 晚凉:傍晚的凉爽。
  • 落日:夕阳,日落时的景象。
  • 归鸦:归来的乌鸦,象征晚归的鸟类,非常典雅。
  • 岸阔:岸边宽阔,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 烟笼树:轻烟笼罩着树木,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潮平:潮水平静,象征安详。
  • 水篆沙:水面光滑,沙子清晰可见。
  • 柁楼:船上的小楼,通常用于休息的地方。
  • 余霞:余晖,指日落后的美丽晚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协梦,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绘水乡风景。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王协梦游览水乡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反映出他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舟行》是一首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水乡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全诗四句,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从“南风竞”开始,便带出了轻松的氛围,南风的轻拂让人感到惬意,船只在细浪中缓缓划行,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晚凉生落日”一句,描绘了傍晚时分的美景,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令整个画面更加柔和。尤其是“暮色带归鸦”,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了空中的归鸟,象征着一日的结束,也暗含着诗人对自然生命循环的感悟。

“岸阔烟笼树,潮平水篆沙”,展现了岸边的宽广与水面的宁静,烟雾缭绕的树木和清晰可见的沙滩,构成了一幅安静的画面,令人心生向往。“柁楼才晚饭,诗景爱余霞”,则表明诗人在享用晚餐后,依然沉醉于眼前的美景中,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温柔而富有哲理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两南风竞:描绘了轻盈的南风,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2. 扁舟细浪划:小船在微波中划行,体现了悠闲和自在。
  3. 晚凉生落日:傍晚的凉意中,夕阳慢慢落下,描绘了时间的流逝。
  4. 暮色带归鸦: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归鸟象征着安宁的归属感。
  5. 岸阔烟笼树:宽广的岸边,烟雾环绕,表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6. 潮平水篆沙:波平浪静,沙子清晰可见,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7. 柁楼才晚饭:船上的人刚享用晚餐,生活的简单乐趣。
  8. 诗景爱余霞:诗人对这幅美丽的晚霞情景产生深厚的喜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晚凉生落日”用“生”字形象化了夕阳的渐落。
  • 拟人:如“归鸦”,将鸟类赋予了归属感。
  • 对仗:如“岸阔烟笼树,潮平水篆沙”,展现了诗的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水乡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的深切感悟,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宁静与归属的心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风:象征温暖、自由。
  • 扁舟:象征宁静、悠闲。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无常。
  • 归鸦:象征安宁的归属感。
  • :象征朦胧与梦幻。
  • 余霞:象征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扁舟”指的是什么? A. 大船
    B. 小船
    C. 货船
    D. 渔船

  2. “岸阔烟笼树”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雾气缭绕的山
    B. 烟雾笼罩的树木
    C. 水面波光粼粼
    D. 夕阳西下的天际

  3. 诗中提到的“归鸦”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安宁
    C. 旅行
    D. 争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王协梦的《舟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自然风光,但王维更注重山水的高远气势,而王协梦则更倾向于水乡的细腻与宁静。在意象上,两者分别通过不同的自然元素表现出各自的情感与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王协梦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