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住西湖画幅间,楚乡久客亦良难。先生道眼无分别,浙水江云一样看。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住在西湖的画卷之中,作为楚乡的客人,时间漫长,实在难以适应。老师说我的眼睛不分好坏,浙水和江云看起来都是一样的。
注释:
-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画幅:指西湖的美景如同一幅画卷。
- 楚乡:指作者出生或生活的地方,可能是指今天的湖北省。
- 良难:形容生活艰难或不易。
- 道眼无分别:意指不分美丑,或不以表面判断事物。
- 浙水江云:指浙江的水和江南的云,代表自然之美。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西湖”及“楚乡”均是诗人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新环境的感慨。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西湖常被描绘为美丽的地方,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而“道眼无分别”则引申了佛教中的“无我”思想,强调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志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一次游历西湖时,诗人感受到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情感与自然景观交织,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与思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首句“曾住西湖画幅间”便将读者带入美丽的西湖风光,西湖的景色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诗人曾在此栖息,足见其对西湖的眷恋。接着,诗人以“楚乡久客”表达了身在异乡的孤独和不易,仿佛在诉说着游子的辛苦与无奈。
“先生道眼无分别”一句中,诗人提及了一位老师,可能暗指道家的哲学思想,强调一种超然的看法,指向事物的本质而非表面现象。最后一句“浙水江云一样看”意在表达一种超越地域的观念,浙水与江云在眼中都化为同样的自然之美,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界的整体观念和对美的无差别欣赏。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思乡情怀的思考,读来让人心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住西湖画幅间:曾经生活在西湖如同画卷般的美丽之地,表达对西湖的向往。
- 楚乡久客亦良难:作为楚乡的游子,长期身处他乡,感到生活的艰难。
- 先生道眼无分别:老师教导我要超越表象,不应分辨事物的好坏。
- 浙水江云一样看:无论是浙水还是江南的云,都是自然之美,在我眼中没有区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西湖比作画幅,形象生动地描绘其美丽。
- 对仗:如“楚乡久客”与“浙水江云”,形成对称,富有音乐感。
- 排比:最后两句构成排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蕴含着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强调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美丽、优雅的自然景观。
- 楚乡:代表故乡,寄托了思乡情。
- 浙水:象征着流动的生活与时间。
- 江云:象征无拘无束的自由与随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曾住西湖画幅间”中“画幅”指的是什么?
- A. 画家的作品
- B. 风景如画的地方
- C. 一种绘画技法
- D. 一幅诗稿
-
诗中的“先生道眼无分别”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事物的好坏是相对的
- B. 人应该分辨是非
- C. 自然是最重要的
- D. 学习是无用的
-
诗人通过对“浙水江云”的描写,想表达什么?
- A. 自然之美的多样性
- B. 自然之美的统一性
- C.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了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 苏轼《水调歌头》:通过对月的描写,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与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罗志仁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选读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