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和于寺丞乞王醇老米》

时间: 2025-01-08 20:49:48

君不见公车待诏老诙谐,几年索米长安街。

君不见社陵白头在同谷,夜提长鑱掘黄独。

文人古来例寒饿,安得野蚕成茧天雨粟。

王家圭田登几斛,于家买桂炊白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不见公车待诏老诙谐,几年索米长安街。
君不见社陵白头在同谷,夜提长鑱掘黄独。
文人古来例寒饿,安得野蚕成茧天雨粟。
王家圭田登几斛,于家买桂炊白玉。

白话文翻译

你看,那位老者在公车旁等候,满面诙谐,几年以来在长安街头乞讨米饭。
你看,那位在社陵的白发老者,夜里提着长铲挖掘黄土。
文人自古以来常常面临饥寒,哪能期待野蚕在天降粮食的时候结茧?
王家那片圭田一年收成多少?我家却是买桂花来炊煮白玉。

注释

  • 公车待诏:指在朝廷公车旁等候任命的人,常用来形容求官者或文人。
  • 社陵:指社庙所在的地方。
  • 夜提长铲:形容在夜晚劳动的场景,表现艰辛。
  • 文人古来例寒饿:文人自古以来多遭遇饥寒困苦。
  • 安得:怎么能够。
  • 王家圭田:王家拥有的优良田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与苏轼、米芾并称为“宋诗三大家”。他擅长诗词,尤其是豪放激昂的风格,且在书法上有着极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反映了文人生活的艰辛与困惑。诗人通过对比社会上不同身份的人,表达了对文人境遇的同情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揭示了文人阶层在当时社会中的艰难处境。诗中提到的“公车待诏”和“社陵白头”两组形象,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一是求官的文人,另一是辛苦谋生的老者。通过这些角色,诗人传达出文人在社会中求生存的困境和无奈。

诗中反复提到的“寒饿”,不仅是对文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尤其是“安得野蚕成茧天雨粟”的句子,生动地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失望。诗人以轻松诙谐的口吻,掩饰了内心的苦涩,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

最后,结尾的“王家圭田登几斛,于家买桂炊白玉”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巨大差距,表达了诗人对不平等社会现象的强烈不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君不见公车待诏老诙谐:指那些在朝廷等候任命的文人,他们表面上风趣幽默,但内心却充满了焦虑。
  2. 几年索米长安街:描述他们在长安街乞讨的辛酸,经历了多年的苦难。
  3. 君不见社陵白头在同谷:再提另一位老者,表明社会底层的艰苦。
  4. 夜提长鑱掘黄独:强调老者在夜间辛勤工作的情境。
  5. 文人古来例寒饿:指出文人自古以来常遭饥寒之苦。
  6. 安得野蚕成茧天雨粟: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对比。
  7. 王家圭田登几斛:质疑社会不平等,富人从优良田地中获取丰收。
  8. 于家买桂炊白玉:对比富人的奢侈与贫民的困苦,表达对社会现象的不满。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不同社会角色的生活,突显文人的困境。
  • 比喻:以“天雨粟”形容理想生活的渴望,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夸张: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文人生活的艰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文人生活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公车: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追求。
  • 白头:象征着年老与辛苦,暗示在社会底层挣扎的老者。
  • 桂花:象征着奢华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公车待诏”指的是什么角色? A. 乞讨者
    B. 求官者
    C. 农民
    D. 商人

  2. “安得野蚕成茧天雨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望
    B. 快乐
    C. 愤怒
    D. 安宁

  3. 以下哪项是诗中提到的生活困境? A. 文人求官的艰难
    B. 农民丰收的喜悦
    C. 商人致富的方式
    D. 士兵打仗的荣耀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同样表达了对社会困境的关心,但杜甫的表达更加沉重,而黄庭坚的这首诗则带有一丝幽默和讽刺,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大家研究》
  • 《黄庭坚诗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