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时间: 2024-10-16 19:03:48

虚堂密候参同火,梨枣枝繁。

深锁三关。

不要樊姬与小蛮。

遥知风雨更阑夜,犹梦巫山。

浓丽清闲。

晓镜新梳十二鬟。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采桑子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虚堂密候参同火,梨枣枝繁。
深锁三关。不要樊姬与小蛮。
遥知风雨更阑夜,犹梦巫山。
浓丽清闲。晓镜新梳十二鬟。

白话文翻译:

在虚静的堂前,默默等待那星火点燃,
梨花和枣树枝繁叶茂。
深锁着三道关卡,不想要樊姬和小蛮的陪伴。
遥远地知道风雨在夜晚愈加凶猛,
仍然梦见巫山的美景。
一切浓丽而又清闲,
早晨的镜子里,新梳理的发髻如同十二个圈。

注释:

  • 虚堂:空旷的房间,象征内心的宁静。
  • 参同火:指道教中的一种内修之法,象征理想与追求。
  • 樊姬与小蛮:樊姬是古代美女,小蛮则可能指的是某种轻盈的美,意在表达对美的向往,但又不愿被束缚。
  • 巫山:传说中的美丽山脉,象征着梦境和理想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词人、书法家,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隽永,常以自然之景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庭坚游历时,表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及对美的追求,反映出当时士人对生活理想的探索和对自我内心的沉思。

诗歌鉴赏:

《采桑子》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词作,黄庭坚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虚堂密候参同火”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内修的渴望,隐喻着他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接着提到的“梨枣枝繁”,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繁茂生机,也暗示了生活的丰富多彩。

在“深锁三关”中,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拒绝,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而“不想要樊姬与小蛮”的表述更是突显了他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宁愿与自然为伴,而非追逐虚幻的名利。最后,诗人以“晓镜新梳十二鬟”结尾,展现了一个清晨的恬静美好,仿佛在告诉读者,拥有内心的宁静与美好生活,胜过一切外在的浮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虚堂密候参同火”:在空旷的堂前,默默期待那点燃的火光,象征内心的修炼与宁静。
    • “梨枣枝繁”:描绘自然界的丰富与生机,暗示内心的愉悦。
    • “深锁三关”:象征对外界的隔绝,内心不愿被世俗所困。
    • “不要樊姬与小蛮”:表达对美的追求,但更向往内心的自由。
    • “遥知风雨更阑夜”:暗示外界的动荡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比。
    • “犹梦巫山”:梦境中的美好与现实的对立。
    • “浓丽清闲”:强调生活的美好与内心的清闲。
    • “晓镜新梳十二鬟”:清晨的宁静,展现生活的精致与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参同火”比作一种理想的追求,象征内心的探索。
    • 对仗:如“浓丽清闲”,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意象:梨花、枣树、巫山等意象,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自由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外界纷扰的超然态度,体现出一种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内心的丰盈。

意象分析:

  • 虚堂:象征宁静的内心世界。
  • 梨枣: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生活的丰富。
  • 三关:象征对世俗的隔绝与守护内心的宁静。
  • 巫山:象征理想与梦境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虚堂密候参同火”中的“虚堂”指的是什么?

    • A. 一个热闹的地方
    • B. 一个空旷的房间
    • C. 一座山
    • D. 一个庭院
  2. “不要樊姬与小蛮”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 A. 对世俗美的渴望
    • B. 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C. 对名利的向往
    • D. 对爱情的期待
  3. 诗中的“巫山”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与梦境
    • C. 自然灾害
    • D. 战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采桑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有着相似的表达主题,均展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黄庭坚偏向于自然与哲理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加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波澜。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黄庭坚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