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凿石镌成一对鱼,风流未数玉蟾蜍。
化时换上腰金袋,记取灯窗压尽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用石头雕刻成的一对鱼,显示出它们的风流倜傥,未曾见过的玉蟾蜍(指美好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应对变化,换上了金腰包,提醒自己在灯下读书时,不要忘记曾经的努力与知识的积累。
注释:
- 凿石:用工具在石头上雕刻。
- 镌成:雕刻成形。
- 风流:形容鱼的优雅和洒脱。
- 玉蟾蜍:比喻美好的事物,蟾蜍常与月亮相联系。
- 化时:随着时间的变化。
- 腰金袋:形容装有财物或知识的袋子。
- 灯窗:指在灯光下读书的地方。
- 压尽书:表示读书的勤奋,努力吸收知识。
典故解析:
- 玉蟾蜍:蟾蜍在古代文化中常与月亮和长生不老的传说相关,象征着美好和神秘。
- 灯窗:古时,读书多在灯下,因此灯窗成为了读书求知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清甫是宋代的诗人,属于文人诗派,擅长描写自然和人文景观,诗风清新淡雅,常以细腻的情感和哲理思考为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以及在变幻无常的时代中对自我价值和内心世界的思考。
诗歌鉴赏:
《压书石鱼》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表面上描绘了一对雕刻的鱼,实际上却隐含了作者对人生、时光和知识的深刻思考。诗的前两句通过对鱼的描绘,传达出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仿佛是在赞美那些在浮华世界中依然保持风流倜傥的人。而后两句则转向了对时间的感慨和对知识的追求,金袋象征着财富与知识的积累,灯窗则是一个充满书香的空间,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整首诗以雕刻的鱼为引子,既体现了艺术的永恒,也借助时间的变化,展现了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和生活的态度。诗中的意象层层相扣,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和思考方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凿石镌成一对鱼:开篇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雕刻的作品,表明艺术创作的过程。
- 风流未数玉蟾蜍:将鱼与蟾蜍相提并论,突显了鱼的优雅和独特。
- 化时换上腰金袋:随着时间的流逝,物质和知识的变化,暗示了生活的无常。
- 记取灯窗压尽书:强调了在灯下读书的辛勤与努力,突出知识的重要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蟾蜍比喻美好事物。
- 对仗:前后句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艺术性。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通过雕刻与读书的对比,体现了对知识和生活的思考,强调了在变化的时代中,保持对知识追求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鱼:象征自由和灵动,代表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
- 玉蟾蜍:象征美好与长生,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金袋:象征财富和知识的积累。
- 灯窗:象征求知的环境和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凿石镌成一对鱼”描绘了什么?
- A. 鱼的生活
- B. 雕刻艺术
- C. 水的流动
答案:B
-
“灯窗压尽书”中,灯窗象征着什么?
- A. 休息的地方
- B. 学习和知识
- C. 家庭的温暖
答案:B
-
诗人通过鱼与蟾蜍的对比表达了什么?
- A. 生活的无常
- B.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C.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庐山谣》同样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李白对自由的向往,与邵清甫的对艺术与知识的追求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