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胥江寄怀立之棣敷季彤诸弟》

时间: 2025-01-03 17:36:35

江雨忽如雾,山云悭放晴。

长途风雪旧,壮岁别离轻。

忽忆同怀子,怜余事远征。

东归附浈水,流梦到江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雨忽如雾,山云悭放晴。长途风雪旧,壮岁别离轻。忽忆同怀子,怜余事远征。东归附浈水,流梦到江城。

白话文翻译:

江上的细雨忽然像雾一样笼罩着,山上的云彩却迟迟不肯放晴。经历了漫长的风雪旅途,年轻时的离别显得那么轻松。忽然想起与我同怀的弟弟,怜惜我在外奔波的辛劳。东归的时候顺着浈水而行,梦中也飘到了江城。

注释:

  • 江雨:江边的雨水,形容雨势细腻。
  • 悭放晴:悭,迟缓、不愿;放晴,指云雾散去,天气晴朗。这里指山云不愿意放晴。
  • 长途风雪旧:长途旅行中经历的风雪,显得古老且遥远。
  • 壮岁:指年轻时,壮年时期。
  • 同怀子:指同胞兄弟,怀,指心中。
  • 怜余:怜惜我,关心我。
  • 事远征:远征的事情,指在外征战或远游。
  • 附浈水:顺着浈水而行,浈水是流经广东的一条河流。
  • 流梦到江城:梦境中的思念流向江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正亭,清代诗人,生于清代中期,曾任职于地方官员。其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写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舟行胥江之际,诗人因出征或探亲而寄情于江水,感到孤独与思乡之情。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表达,体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思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江雨忽如雾,山云悭放晴”开篇即以江雨和山云的对比,引发读者的思考。雨似雾,给人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正如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惆怅。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回忆起年轻时的别离和与兄弟间的情感,体现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亲人的思念。尤其是“怜余事远征”,不仅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反思,也寄托了对兄弟的关心与挂念。诗的最后两句,提到的“东归附浈水”,让人感受到一种归乡的期盼,梦境中的江城也是对故乡的深情呼唤。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自然景物折射出诗人心中的思绪,展现了清代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雨忽如雾:描绘江上的雨势细腻,仿佛雾气笼罩,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2. 山云悭放晴:山上的云彩迟迟不肯散去,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惆怅。
  3. 长途风雪旧,壮岁别离轻:长途旅行的艰辛与年轻时的轻松别离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4. 忽忆同怀子:突如其来的思念,展示了诗人与兄弟的深厚情谊。
  5. 怜余事远征:对自己在外奔波的怜惜,体现了对亲情的珍视。
  6. 东归附浈水,流梦到江城:归乡的渴望与梦中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完美收束全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雨比作雾,形象生动。
  • 对仗:如“长途风雪旧,壮岁别离轻”,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界以情感,使情景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离别后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深切怀念,折射出人们在旅途中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强烈归属感。

意象分析:

  • 江雨:象征孤独与思念,带有淡淡的忧伤。
  • 山云:寓意阻碍与等待,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长途风雪:象征艰难的旅途,代表人生的磨难。
  • 同怀子:象征亲情和兄弟情谊,体现深厚的家国情怀。
  • 浈水:作为归途的象征,代表着回归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江雨”比作什么? A. 雪
    B. 雾
    C. 霜
    D. 云

  2. 诗人对“壮岁别离”的感受是? A. 轻松
    B. 沮丧
    C. 忧伤
    D. 愉快

  3. 诗的最后一句“流梦到江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朋友的怀念
    D. 对旅行的厌倦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情感更加沉重,对亲人的思念更加直白和浓烈。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相似主题的不同处理,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诗词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