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道中》
时间: 2025-01-14 01:25: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篷底推窗透夕晖,春寒草色滞芳菲。
远疑翔鹭孤帆饱,浓爱堆鸦老树肥。
驿路摧残知贼退,湖波吞吐觉堤危。
频年泽国悲鸿雁,上策治河自古稀。
白话文翻译:
在篷帐下推窗望去,夕阳的余晖透进来,春天的寒意使得草色依旧滞留,芳菲未尽。远处似乎有白鹭在空中翱翔,孤舟帆满。浓密的爱意围绕着老树,树上栖息着许多乌鸦。驿路因摧残而显得荒凉,让人知道敌人已经退去,湖面波涛起伏,让人感到堤坝的危险。多年在这泽国中,悲哀的鸿雁时常飞过,上策治河的事情自古以来就十分罕见。
注释:
- 篷底:帐篷的底部。
- 推窗:打开窗户。
- 夕晖:夕阳的光辉。
- 芳菲:花草的芳香与美丽。
- 翔鹭:飞翔的白鹭。
- 孤帆饱:孤独的小舟帆船鼓满。
- 浓爱:浓厚的情感。
- 堆鸦:聚集的乌鸦。
- 驿路:驿站的道路。
- 摧残:破坏和损坏。
- 湖波吞吐:湖面波涛起伏。
- 觉堤危:感到堤坝的危险。
- 频年:许多年。
- 泽国:湿地或水域丰富的地方。
- 悲鸿雁:悲伤的鸿雁。
- 上策治河:治理河流的高明办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养原,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宝应道中》这首诗作成于行旅途中,诗人通过描绘沿途的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自然景象的冲突。
诗歌鉴赏:
《宝应道中》是一首兼具自然美与社会观察的诗作。诗的开头,诗人通过“篷底推窗透夕晖”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温暖的春日黄昏画面,夕阳的光辉透过窗帘,暗示着生活的希望与美好。然而,紧接着“春寒草色滞芳菲”,则将诗的情感引向了另一层面,春天的寒意让草色依旧滞留,芳菲未尽,表现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接着,诗人描绘了远方的白鹭和孤帆,意象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孤帆的“饱”与白鹭的“翔”,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孤独并存的情境。而“浓爱堆鸦老树肥”则将视线引向了生命的丰盈与沉重,老树的肥厚象征着岁月的积淀,浓厚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了升华。
后面几句描绘了社会的动荡和自然的威胁,“驿路摧残知贼退”,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在此显露无遗。而“湖波吞吐觉堤危”则用湖水的波动来隐喻社会的不安定,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与思考。
最后两句“频年泽国悲鸿雁,上策治河自古稀”则是对历史的反思,频繁的战争和治理河流的难题,让人感受到诗人深深的无奈与思考。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篷底推窗透夕晖:描绘了在篷帐底下推窗而望,夕阳的余晖洒进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气氛。
- 春寒草色滞芳菲:春天的寒冷使草色依然没有完全复苏,营造出一种迟滞的美感。
- 远疑翔鹭孤帆饱:远方的白鹭在空中飞翔,孤舟帆满,传达出一种孤独而自由的意境。
- 浓爱堆鸦老树肥:老树上栖息着许多乌鸦,浓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岁月的厚重。
- 驿路摧残知贼退:驿路上因战乱而遭到破坏,诗人感受到敌人的退却,带来一丝安慰。
- 湖波吞吐觉堤危:湖面波光荡漾,让人感到堤坝的危险,暗示着社会的不安定。
- 频年泽国悲鸿雁:多年在这片沼泽地中,悲伤的鸿雁飞过,反映出人们的忧虑。
- 上策治河自古稀:治理河流的好办法自古以来就稀有,表达出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孤帆”比喻孤独的旅程。
- 拟人:湖波“吞吐”,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翔鹭孤帆饱,浓爱堆鸦老树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社会动荡的忧虑,表现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晖:象征希望与温暖。
- 草色:代表生命与春天的气息。
- 翔鹭:象征自由与孤独。
- 老树:象征岁月的沉淀与生命的厚重。
- 鸿雁:象征离别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帆”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朋友
- C. 战争
- D. 旅行
-
“湖波吞吐”这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D. 排比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自然美
- B. 社会动荡
- C. 个人情感
- D. 战争的胜利
答案:
- A. 自由
- B. 拟人
- B. 社会动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静夜思》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但更多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晨光的赞美。
-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与《宝应道中》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