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夜起》

时间: 2025-01-01 14:45:24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白话文翻译

月光从山顶升起,照射在溪水上,雾气袅袅升起。
那雾的颜色像白云,缓缓流动到山中的寺庙前。
我打开门,珍惜这夜晚的美景,仰头望着霜天。
谁能看到我这个无家之客,在山中独自辗转难眠呢?

注释

  • 岩石巅: 指山顶,岩石的最高处。
  • 溪烟: 指溪水上升起的雾气。
  • 如云白: 雾气的颜色像白云一样洁白。
  • 开门惜: 打开门来珍惜或留恋这美好的夜景。
  • 矫首: 伸长脖子,仰首观看。
  • 无家客: 指没有归宿的人,形容自己的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湜(1779年-1855年),字浩然,号懋亭,清代诗人,擅长于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淡雅,颇具哲理。

创作背景

《山寺夜起》写于江湜在山中寺庙的某个夜晚,诗人在自然景色的感染下,感受到孤独与宁静的对比,抒发了他对山水的热爱以及身处异地的思索。

诗歌鉴赏

《山寺夜起》展现了诗人在山中独宿的夜晚所感受到的宁静与孤独。月光洒在岩石和溪流上,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诗的第一句“月升岩石巅”便让人感受到夜色的静谧,接下来的“下照一溪烟”则描绘了溪水上升起的袅袅雾气,二者相辅相成,呈现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画面。

诗中的“烟色如云白”进一步深化了夜晚的朦胧感,仿佛连空气中的粒子都在月光的映照下变得柔和而梦幻。接着,诗人“开门惜夜景”,这一动作不仅是对美景的珍惜,更是对孤独境遇的反思。诗人在此时选择仰望星空,抒发他对霜天的感慨,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思考。

最后两句“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尽管身处美丽的山水之间,内心却渴望归属与陪伴。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孤独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升岩石巅: 描绘了夜晚月亮升起的情景,给人以清新明亮的感觉。
  2. 下照一溪烟: 月光照射下,溪水上升起的雾气缭绕,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
  3. 烟色如云白: 形容雾气的颜色洁白如云,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美丽。
  4. 流来野寺前: 雾气流动到野外的寺庙前,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5. 开门惜夜景: 诗人打开门,珍惜这美好的夜景,体现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6. 矫首看霜天: 诗人仰头望天,感受到夜空的冷峻与清晰。
  7. 谁见无家客: 表达了诗人孤独的感受,自己在山中无依无靠。
  8. 山中独不眠: 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思索与孤独,尽管景色迷人,心中却无法平静。

修辞手法

  • 比喻: “烟色如云白”通过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夜晚雾气的柔美。
  • 拟人: “流来野寺前”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
  • 对仗: 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提升了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感慨,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以及对归属的渴望。诗人通过宁静的夜景反思人生,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 象征孤独与思考,也代表光明与希望。
  • 溪水: 代表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灵动。
  • 雾气: 体现夜晚的神秘与柔和。
  • 寺庙: 代表人文气息,也象征精神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升岩石巅”的意思是: A. 月亮从山顶升起
    B. 月亮在水面上
    C. 月亮在树上

  2. “烟色如云白”中的“云”指的是: A. 天上的云
    B. 雾的颜色
    C. 地上的花

  3. 诗人为什么在夜晚独自不眠? A. 因为太兴奋
    B. 因为感到孤独
    C. 因为有朋友陪伴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中同样表达了在夜晚的孤独,但更强调了对亲情的思念。
  • 《山居秋暝》(王维): 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淡远,情感上与《山寺夜起》相似,但更注重自然的美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江湜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