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嫋嫋清笳入雪云,
白头老守卧中军。
自怜到死怀遗恨,不向居延塞外闻。
白话文翻译:
轻柔的笳声飘入了雪云,
我这白发老者仍在军中守夜。
我自怜到死都怀着遗恨,
偏偏不得不在居延塞外听闻。
注释:
字词注释:
- 嫋嫋:形容声音轻柔、细腻的样子。
- 清笳:指清脆的笳声,笳是一种古代乐器。
- 卧中军:在军营中卧床,指守夜。
- 自怜:对自己感到怜惜。
- 遗恨:留下的遗憾、惋惜。
- 居延塞:居延是古代一个边境,指代边塞地区,常用来形容战争和边防。
典故解析:
- 居延塞:历史上是汉代设立的边防,有着丰富的军事和文化背景,常出现在诗词中以表达对边疆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涵盖了爱国、抒怀、山水等多个主题,风格刚健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冬夜闻角声》创作于南宋时期,陆游身处国家动荡的年代,心中常有忧国忧民之情。诗中通过听角声引发的思绪,表达了对自己军事生涯的思考以及对未竟事业的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夜的寒冷和孤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军营中听到角声时的情景。开篇“嫋嫋清笳入雪云”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悲凉的氛围。笳声的清脆与雪云的沉重形成了对比,表现出冬夜的凄清之感。接着“白头老守卧中军”则直接表露了诗人年老却仍在守卫军营的辛勤与无奈,这种坚持不仅是对职责的坚守,也是对国家的忠诚。在“自怜到死怀遗恨”中,诗人感慨自己至死都无法实现的愿望,表达了深深的遗憾与自怜。最后一句“不向居延塞外闻”则暗示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无奈与关注,显示了他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角声的描绘,引发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体现了陆游作为士人的使命感和对国家的深情厚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嫋嫋清笳入雪云:笳声轻盈如丝,似乎在雪云中飘荡,形成了冬夜的孤独感。
- 白头老守卧中军:年迈的守军者,沉浸在对过往的思索中,体现出疲惫和责任感。
- 自怜到死怀遗恨:诗人对自己未能完成的事业感到惋惜,这种遗憾伴随了他的一生。
- 不向居延塞外闻:对边塞战事的无奈与关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嫋嫋”比喻笳声的轻柔,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白头老守”和“卧中军”,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反复:通过“自怜”的表达,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深刻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个士人的忧国情怀和个人的遗憾,展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理想未能实现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笳:象征着孤独与思乡之情。
- 雪云:代表寒冷和凄清的环境。
- 白头:象征着年迈与经历的沧桑。
- 居延塞:象征着战事与边境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嫋嫋”形容的是哪种声音?
- A. 沉闷
- B. 清脆
- C. 嘈杂
- D. 低沉
答案:B
-
填空题:诗人自怜到死怀__,表现出他心中的遗憾。 答案:遗恨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居延塞”是一个北方的边境地区。
答案: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陆游的《冬夜闻角声》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个人内心的反思,后者则表现出壮志豪情。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