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湖中隐者》
时间: 2025-01-04 10:12: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标绝世不容亲,
识面无由况卜邻。
万顷烟波鸥境界,
九秋风露鹤精神。
子推绵上终身隐,
叔度颜回一辈人。
无地得申床下拜,
夜闻吹笛度烟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湖中隐者之间的隔阂与敬仰。诗人认为隐者的高洁气节绝世无双,无法亲近。即便见过面,也难以深入交往。广阔的湖面和鸥鸟的境界,显现了隐者的超然;九秋的风露则映衬出隐者的高雅精神。诗人提到古代的隐士子推和叔度、颜回,他们都是甘于隐居的贤人。诗人感觉自己无法向隐者表达敬意,最终只能在夜晚听到隐者的笛声,感受到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
注释
- 高标:高洁的品格,超越世俗。
- 绝世:无人能及,独一无二。
- 卜邻:预知未来的邻居,指非常亲近的人。
- 万顷烟波:形容湖面辽阔,波光粼粼。
- 九秋:指九月的秋天,象征清冷。
- 子推:春秋时期的隐士,因忠心而隐退。
- 叔度:指叔向,春秋时期的贤士。
- 颜回:孔子的弟子,以品德高尚闻名。
- 无地得申:无处可拜,表达对隐者的敬仰。
- 吹笛度烟津:夜晚听到隐者吹笛声,感受到其宁静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经历多次政治挫折,诗风豪放激昂,擅长描写山水、咏史及抒怀。陆游的作品深刻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寄赠湖中隐者》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难之际,陆游在此诗中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隐者高洁品格的钦佩,同时也暗含了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寄赠湖中隐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崇敬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诗中描绘的湖面和秋天的景色,象征着隐者自由自在的生活,与诗人身处的世俗纷扰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对隐者的赞美,反映了自己渴望归隐的心情。
诗的开头“高标绝世不容亲”直接点出隐者的超凡脱俗,后两句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出隐者的精神世界与宁静生活。而后四句则用历史典故强调隐者的品德,进一步增强了隐者形象的高尚性。最后两句,虽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敬仰,却也表现出一种无奈,无法直面交流,唯有在夜晚聆听笛声,感受到隐者的孤独与宁静。
整首诗以清丽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打动人心,表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标绝世不容亲:隐者的高洁品格无人能及,无法亲近。
- 识面无由况卜邻:即使见过面,也没有机会深入交往。
- 万顷烟波鸥境界:辽阔的湖面,鸥鸟飞舞,展现出隐者的超然境界。
- 九秋风露鹤精神:秋风萧瑟,白鹤翱翔,彰显隐者的高雅精神。
- 子推绵上终身隐:提到古代贤士子推,表明隐者的理想与追求。
- 叔度颜回一辈人:提到叔度和颜回,强调隐者的品德与志向。
- 无地得申床下拜:无处可拜,表达对隐者的敬仰之情。
- 夜闻吹笛度烟津:夜晚听到隐者的笛声,感受到自由与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顷烟波”与“九秋风露”,形成鲜明的意象对比。
- 比喻:如“烟波鸥境界”,将隐者的生活比作广阔宁静的湖面。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如子推、叔度、颜回,增强诗歌的深度与厚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隐者的高洁品格为核心,表现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孤独感。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的交融,诗歌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湖面与鸥鸟:象征着隐者的自由与宁静。
- 秋风与白鹤:体现隐者的高雅气质与超然境界。
- 历史隐士:如子推、叔度、颜回,代表着品德高尚的隐士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隐士有哪些? A. 子推
B. 叔度
C. 颜回
D. 以上皆是 -
诗人对隐者的态度是?
A. 嫉妒
B. 崇敬
C. 不屑
D. 无所谓 -
“无地得申床下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敬仰与无奈
C. 失望
D. 喜悦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贾岛《题李凝幽居》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王维
- 陆游在《寄赠湖中隐者》中表现出对隐者的敬仰与向往,而王维在《鸟鸣涧》中则通过自然景象表现隐士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陆游 vs. 孟浩然
- 陆游的作品更显得孤独与无奈,孟浩然则通过田园诗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心灵的恬淡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