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后一日诸公携酒见过》

时间: 2025-01-08 22:33:23

昨夜天孙拥翠軿,余光犹此照河津。

且欣大暑去酷吏,更辱诸君为主人。

庭桂酿花香有信,盆荷迎露绿长新。

浮云扫尽天无滓,仰面争看月半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夜天孙拥翠軿,余光犹此照河津。
且欣大暑去酷吏,更辱诸君为主人。
庭桂酿花香有信,盆荷迎露绿长新。
浮云扫尽天无滓,仰面争看月半轮。

白话文翻译:

昨夜天上的仙子乘着华丽的车驾,余光依然照耀着河湾。
而今我高兴地看到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感谢诸位朋友的热情款待。
庭院中的桂花酿成了香气,盆中的荷花迎接露水,绿意盎然。
浮云已经被扫尽,天空清澈透明,仰头就能看到半轮明月。

注释:

  • 天孙:指天上的仙子,常用来形容美丽的事物或情景。
  • 翠軿:华丽的车,形容高贵的出行方式。
  • 河津:河流的渡口,此处指代水面。
  • 酷吏:严酷的官吏,形容夏天的炎热让人感到压迫。
  • 庭桂:庭院中的桂花,象征着香气和美好。
  • 酿花香:指桂花的香气,形象化的表达。
  • 迎露:迎接露水,形容荷花的生机盎然。
  • 浮云扫尽:形容天空晴朗,没有云彩的阻挡。

典故解析:

该诗中涉及的典故主要是“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诗人通过描绘美好的自然景象与人情世故,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欢欣和对过往炎热夏季的告别,蕴含了团聚与美好生活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翌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自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常有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七夕节后的第二天,诗人因夏日酷热的结束而感到欢欣,同时也感谢友人的宴请,体现了人际间的温情与交流。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律诗的结构,内容上则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际交往的和谐场景。诗人通过“昨夜天孙拥翠軿”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节日的喜庆与美好。接着,诗人表达了对酷暑的告别,语气中透出一丝轻松与愉悦,显示出对夏天的厌倦和对秋天的期待。

“庭桂酿花香有信,盆荷迎露绿长新”,这里的意象生动而细腻,桂花的香气与荷花的清新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诗尾“浮云扫尽天无滓,仰面争看月半轮”描绘了一幅清晰的夜空图,月亮悬挂在半空,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受,象征着团聚和希望。

整首诗不仅有着雅致的意境,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惜,展示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夜天孙拥翠軿:描绘夜晚的美丽景象,暗示节日的欢乐。
  • 余光犹此照河津:余辉照耀,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延续。
  • 且欣大暑去酷吏:表达对酷暑的告别,反映出诗人的轻松心情。
  • 更辱诸君为主人:感谢朋友的款待,体现人际间的温情。
  • 庭桂酿花香有信:自然美景的描写,体现出诗人的细腻观察。
  • 盆荷迎露绿长新:荷花生机勃勃,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浮云扫尽天无滓:天空清澈,暗示心境的明朗。
  • 仰面争看月半轮:抬头仰望月亮,象征着团聚与美好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桂花的香气比作美好的生活氛围。
  • 拟人:如“盆荷迎露”,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语言工整,句式对称,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际交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重视,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孙: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桂花:代表着高洁和美好的情感。
  • 荷花:象征着纯洁与生机。
  • 月亮:象征着团圆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孙”是指什么? A. 天上的仙子
    B. 一种植物
    C. 古代神话人物
    答案:A

  2. “庭桂酿花香”的意思是什么? A. 桂花的香气
    B. 桂花的颜色
    C. 桂花的形状
    答案:A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珍惜? A. 自然风光
    B. 友谊与团聚
    C. 历史典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竹里馆》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但朱翌更注重友谊的情感,而王维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