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曲江渔者得鳜鱼弃之目为师婆鱼
—— 朱翌 〔宋代〕
巨口细鳞初出纲,
左鱼右辟皮玳瑁乃斑。
了无骨鲠人人喜,
更捣盐虀发笑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渔夫在曲江捕获了一条鳜鱼(也称为桂鱼),但是却将其丢弃,反而将其视作师婆鱼。诗中细腻地描写了鱼的外形特征,表达了对鱼的喜爱与欣赏,同时也隐含了对美食和制作过程的向往。
注释:
- 巨口细鳞:指鱼的嘴巴很大,鳞片细腻。形容鱼的外观特征。
- 左鱼右辟:形容鱼的状态,可能是指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
- 皮玳瑁乃斑:形容鱼的皮肤如玳瑁般斑驳,描绘出鱼的美丽。
- 了无骨鲠:指这条鱼没有骨刺,非常美味,人人都喜欢。
- 捣盐虀:指将鱼腌制,捣碎与盐混合,以便于保存和提升味道。
- 发笑颜:形容人们在品尝美食时的愉悦表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翌,宋代诗人,以其清新明快的诗风和细腻的描写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渔夫捕鱼时的偶发灵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和对渔业的依赖。同时,通过描绘鱼的美丽与美味,表达了对自然恩赐的感激。
诗歌鉴赏:
朱翌的《曲江渔者得鳜鱼弃之目为师婆鱼》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诗作,诗中生动描绘了渔夫捕获鳜鱼的场景,同时又通过对鱼的细致描述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和食物的热爱。首句“巨口细鳞初出纲”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生动的渔获场景,展现了鱼的外观特征,给人一种鲜活的感觉。接下来的“左鱼右辟皮玳瑁乃斑”则进一步丰富了鱼的形象,仿佛让人看到了那条美丽的鱼在水中游动的样子。
诗中“了无骨鲠人人喜”一句,展现了人们对美食的向往,强调了鱼的美味和人人喜爱的特质。这种对美食的喜爱不仅限于口味,更蕴含了对生活的热情与享受。而“更捣盐虀发笑颜”则描绘了人们在品尝美食时的愉悦心情,诗人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食物带来的快乐,突出了人们在享受美味时的欢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乐趣,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巨口细鳞初出纲:描绘鱼的外观特征,给人一种新鲜感。
- 左鱼右辟皮玳瑁乃斑:强调鱼的美丽与独特,增加了视觉的吸引力。
- 了无骨鲠人人喜:表达了鱼的美味,暗示其受欢迎的原因。
- 更捣盐虀发笑颜:描绘了制作过程中的乐趣,表现了人们对美食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鱼的皮肤比作玳瑁,增添了美感。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描绘人们的笑颜,使食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美食的赞美,表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和谐美好,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鳜鱼:象征美味与丰收,代表着自然的馈赠。
- 玳瑁:象征美丽与珍贵,增添了对鱼的赞美。
- 盐虀:象征对美食的追求,表示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朱翌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鱼是什么?
- A) 鲫鱼
- B) 鳜鱼
- C) 鲤鱼
- D) 黄鳝
-
“了无骨鲠人人喜”这句的意思是?
- A) 鱼很难吃
- B) 鱼没有骨刺,人人都喜欢
- C) 鱼的味道一般
- D) 鱼不新鲜
答案:
- B) 朱翌
- B) 鳜鱼
- B) 鱼没有骨刺,人人都喜欢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朱翌的《曲江渔者得鳜鱼弃之目为师婆鱼》与杜甫的《春夜喜雨》,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朱翌更侧重于美食与生活的乐趣,而杜甫则更多表现了对自然景象的感受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