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渔者得鳜鱼弃之目为师婆鱼》

时间: 2025-01-19 13:50:32

溪友渔翁忍弃捐,却应游泳得长年。

遐方未识珍羞贵,不道杨凭已得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曲江渔者得鳜鱼弃之目为师婆鱼
溪友渔翁忍弃捐,却应游泳得长年。
遐方未识珍羞贵,不道杨凭已得仙。

白话文翻译

这位渔翁舍不得丢弃这条鱼,恐怕是因为他觉得游泳能够延年益寿。远方的人们并不了解什么是珍贵的美食,谁会知道杨凭已经得到了仙缘呢?

注释

  • 渔翁:指捕鱼的老者,此处用以代指诗中的渔者。
  • 弃捐:弃掉、扔掉。
  • 游泳:此处隐喻“长久生存”。
  • 珍羞:珍贵的美食。
  • 杨凭:杨凭是中国古代道教的一个人物,传说他得道成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翌,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在当时颇具影响。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渔猎、田园生活,语言清新,意境优美,体现了宋代士人的闲适与隐逸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渔者捕获珍贵鱼类的时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渔者对生活的淡泊态度,讽刺了世人对美食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渔者的视角切入,描绘了一个平凡却蕴含哲理的场景。渔翁面对此次得鱼的选择,首先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他没有急于将鱼视为美味,而是将其视为生命延续的象征。诗中“游泳得长年”一语,隐喻了自然生存的智慧与道理。

而“遐方未识珍羞贵”,则体现了人们对美食的执念与追求。身处繁华都市的人往往迷失于对物质的追求,却不知渔者眼中的“仙”是对自然的顺应与和谐。“杨凭已得仙”一语,暗指真正的智慧和长生并不在于对奢华的追逐,而在于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世浮华的反思,体现了朱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溪友渔翁忍弃捐:渔翁在溪边捕获了鱼,不舍得将其丢弃,表现出对生命的珍视。
  2. 却应游泳得长年:渔翁认为通过游泳(或生存的智慧)能得到长久的生命,隐喻自然的生命力。
  3. 遐方未识珍羞贵:远方的人们不知道什么是珍贵的美食,暗示世人对价值的不同理解。
  4. 不道杨凭已得仙:谁会知道杨凭这个人物已经获得了长生的道理,强调了对自然和智慧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游泳”比作长生的象征,强调生命的延续。
  • 对仗:首句与末句相呼应,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
  • 象征:渔者的选择象征了对自然的顺应与智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命的珍视。通过渔翁的视角,诗人表达了对世俗奢华的批判,呼唤人们回归自然、珍惜生命的真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翁:象征淳朴、自然生活的哲学者。
  • 鳜鱼:代表着珍贵与生命的象征。
  • 游泳:象征着生存的智慧和自然的力量。
  • 杨凭:道教文化中的仙人,象征智慧与长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渔翁象征着什么? A. 追求名利的人
    B. 追求自然与和谐的人
    C. 渔猎专家

  2. “游泳得长年”中的“游泳”在诗中除了字面意思外,还有什么隐喻? A. 寻找食物
    B. 生命的延续和智慧
    C. 旅行的方式

  3. 诗中提到的“杨凭”是指什么? A. 一个捕鱼的人
    B. 一位有道德的人
    C. 道教中的一个仙人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
  • 《渔歌子》 by 张志和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诗词对比

对比朱翌的《曲江渔者得鳜鱼弃之目为师婆鱼》与王维的《山中杂诗》,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朱翌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突出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经解读》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