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石帆》
时间: 2025-01-01 12:10: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石帆
作者: 赵庆熹 〔清代〕
搴来非叶非花,海风吹老珊瑚色。细垂璎珞,斜分钗股,匀排竹节。锁锁相连,钩钩不断,峭篷孤立。便石家如意,也难敲碎,谁曾见高三尺。尚忆荒矶古石,月明中,潮生潮没。印次梭袅雾,鲎箄贴水,罗纹密织。紫干撑时,红澜荡处,枯查浮出。算琼田以外更无人种,也无人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海边的景象,仿佛从水中升起的不是叶子也不是花,海风将珊瑚的颜色吹得苍老。细细的饰品垂下来,斜斜地分开了发髻,整齐地排成竹节。锁链一样相连,钩子一样不断,孤独的帆船高高耸立。即使是石家所求的如意,也难以打碎,谁见过三尺高的海浪?仍然记得荒凉的礁石,在明月下,潮起潮落。印迹如梭,雾霭缭绕,鲎鱼贴着水面,花纹密密交织。紫色的帆在这时撑起,红色的波浪在荡漾,干枯的杂草浮现出来。算起来,除了这片琼田,外面更无人耕种,也无人识得。
注释:
- 搴: 拿起,取出。
- 珊瑚色: 比喻海洋的颜色或某种特殊的色彩。
- 璎珞: 指细致的装饰品。
- 钗股: 古代女子用来插发的钗。
- 峭篷: 高高的帆。
- 石家如意: 比喻理想的愿望或追求。
- 荒矶古石: 指荒凉的礁石。
- 潮生潮没: 潮汐的变化,象征时间的流逝。
- 鲎箄: 鲎鱼的形态,贴近水面。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石家如意"可能与古代对财富和愿望的追求有关,而“潮生潮没”则与古人对自然和时间变化的体悟相关,强调了生命的无常与循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庆熹,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是赵庆熹在海边游览时的即兴之作,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反映了他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水龙吟 石帆》是一首描写海洋景色与人生哲理的诗作,语言清新,意境悠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珊瑚色”、“璎珞”、“峭篷”等,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海边氛围,令人仿佛置身于波澜壮阔的海洋之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理想的追求。尤其是“便石家如意,也难敲碎,谁曾见高三尺”一句,透出一种对理想难以实现的感慨,既有哲理的深度,又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整首诗不仅有着优美的外在形式,更有着深厚的内在意蕴,体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搴来非叶非花: 描绘从水中升起的景象,不是植物而是自然的奇观。
- 海风吹老珊瑚色: 通过描写海风将珊瑚颜色吹老,传达时间的流逝。
- 细垂璎珞: 细致的装饰品象征女性的柔美与细腻。
- 锁锁相连,钩钩不断: 表达事物的紧密相连,象征生命的连绵不绝。
- 峭篷孤立: 高耸的帆船,象征孤独的追求与理想。
- 尚忆荒矶古石: 回忆起过去的荒凉与坚韧,展现时间的流转。
- 潮生潮没: 暗喻生命的变化无常。
- 算琼田以外更无人种,也无人识: 表达对世事的无奈与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海风吹老珊瑚色”比喻时间的流逝。
- 对仗: “锁锁相连,钩钩不断”体现诗的节奏感。
- 意象: 诗中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理想追求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又坚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珊瑚色: 代表大海的神秘与美丽。
- 璎珞: 细腻与女性的柔美。
- 峭篷: 孤独的追求与理想。
- 荒矶古石: 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海风吹老珊瑚色”,这句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丽
- B. 时间的流逝
- C. 生命的坚韧
-
“便石家如意”中的“如意”指的是什么?
- A. 理想的愿望
- B. 财富的象征
- C. 时间的流逝
-
“潮生潮没”反映了什么主题?
- A. 自然的变化
- B. 生命的无常
- C. 追求的孤独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苏轼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与《水龙吟 石帆》中的“潮生潮没”都涉及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探讨,前者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后者则强调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