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椤树》

时间: 2025-01-01 15:55:55

桫椤古树常占岁,在昔曾看北海碑。

今日四方俱大稔,不知荣悴向何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桫椤古树常占岁,在昔曾看北海碑。
今日四方俱大稔,不知荣悴向何枝。

白话文翻译:

桫椤古树年年都在这里,曾经我在这里看到北海的碑文。
如今四方的丰收都很丰盛,不知道这古树的荣枯又依附在哪个枝头上。

注释:

  • 桫椤:一种古老的蕨类植物,常被用作古树的象征,代表着岁月的久远和历史的积淀。
  • 北海碑:指的是北海的某个纪念碑,可能与历史事件或文化有关,表现出诗人对过往的回忆。
  • 今日四方俱大稔:指当下各地都丰收,表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 荣悴:荣华与衰败,指代生命的起伏变化。

典故解析:

“北海碑”可以理解为历史的见证,它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传承。诗中提到的“荣悴”则强调了生命的无常,这种对比让人思考荣华与衰败的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香严,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梅尧臣晚年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岁月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感慨。诗人借古树以抒发对往昔的怀念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诗歌鉴赏:

《桫椤树》展现了梅尧臣对岁月的深刻思考。诗中描绘的桫椤古树,象征着历经岁月洗礼的坚韧与沉稳。诗人通过对古树的描写,引发了对历史的回忆和对生命的反思。在“今日四方俱大稔”的背景下,诗人感受到丰收与繁荣的同时,心中却充满了对古树荣枯命运的迷茫。

诗中以“荣悴”贯穿始终,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认识。虽然四方丰收,但古树的荣枯却似乎在时光中变得模糊,仿佛在提醒人们,繁荣与衰败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古树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成为诗人内心深处的触动,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通过意象的对比和情感的抒发,传达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历史和生命深刻的思考,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桫椤古树常占岁”:古树在这里生长多年,象征着时间的积淀。
  • “在昔曾看北海碑”:诗人回忆起曾经看到的北海碑,暗示着历史与记忆。
  • “今日四方俱大稔”:当今世界繁荣,象征着社会的富饶与生机。
  • “不知荣悴向何枝”:表达了对古树命运的困惑,隐喻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桫椤树比喻历史的见证,映射出时间的流逝。
  • 对仗:使用“荣悴”对比生死、繁荣与衰败,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古树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和对未来命运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桫椤树:象征着坚韧与历史。
  • 北海碑:代表着记忆与文化。
  • 荣悴:象征生命的起伏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桫椤树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历史的积淀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B

  2. “今日四方俱大稔”中“稔”字的意思是? A. 干枯
    B. 丰收
    C. 哀伤
    答案:B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迷茫与惆怅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这两首诗同样探讨了历史与生命的主题。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桫椤树》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涉及对生命的思考,但前者更多地在探讨历史的积淀与无常,而后者则是在孤独中寻找自我。两首诗虽风格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梅尧臣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十九首》: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
  • 相关文学评论文章,探讨梅尧臣的诗风与其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