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鸣雁城》

时间: 2025-01-17 10:25:51

九月过鸣雁,斜阳上废台。

兵车千载会,桑柘万畴开。

代谢随秋草,草灵化死灰。

我来空咏古,寒鸟有余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鸣雁城
梅尧臣

九月过鸣雁,
斜阳上废台。
兵车千载会,
桑柘万畴开。
代谢随秋草,
草灵化死灰。
我来空咏古,
寒鸟有余哀。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我经过鸣雁城,
夕阳斜照在废弃的台上。
战车在这里经历了千年的聚会,
桑树和柘树的田野无尽地开放。
时光代谢如同秋草,
草的灵魂化作了死灰。
我来这里只是空自吟咏古老的事,
而寒鸟依旧发出余音哀怨。

注释:

字词注释:

  • 鸣雁城:指某个地方的名字,可能是指古代某个与雁相关的地名。
  • 斜阳:夕阳,太阳从西边降落时的光线。
  • 废台:指废弃的高台或城墙,象征着过去的辉煌。
  • 兵车千载会:意指战争的车马在此地聚集,经历了千年。
  • 桑柘:桑树和柘树,两种植物,象征着田园的丰饶。
  • 代谢:自然更替,生老病死的过程。
  • 草灵化死灰:草的生命力消失,化为灰烬,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寒鸟:指在寒冷的季节里仍然存在的鸟,表达孤独和哀伤。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兵车千载会”,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乱频繁的历史背景,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无情。“代谢随秋草”则暗示了生命的循环和自然规律,表达人生如草木般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德融,号青溪,宋代著名诗人,主攻古体诗。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游历鸣雁城时,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鸣雁城可能曾是战场的遗址,诗人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对历史的追忆与惆怅。

诗歌鉴赏:

《过鸣雁城》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诗的开头以“九月过鸣雁”为引子,透过秋天的季节更替,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情感的场景。斜阳照射在废弃的台上,产生了一种时光静止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如今的荒凉。

“兵车千载会”一句勾起了对历史的沉思,战车的聚集不仅是对战争的隐喻,也体现了人类历史的反复与无情。随着“桑柘万畴开”,诗人描绘了一幅田园美景,凄凉中又透出些许生机,然而随着“代谢随秋草”,生命的无常再次显现。

最后,诗人以“我来空咏古”结束,表达出一种无奈与孤独。虽然他在吟咏古事,却感到内心的空虚与无力。寒鸟的哀鸣,更是对这一切的呼应,使整首诗沉浸在一种淡淡的忧伤之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月过鸣雁”:时节的限定,暗示诗人游历的时间,鸣雁象征着秋天。
  2. “斜阳上废台”:通过光影的变化,营造出一种落寞的氛围。
  3. “兵车千载会”:历史的积淀,展现出岁月的沉重。
  4. “桑柘万畴开”:描绘出繁茂的自然景象,与战争的残酷形成对比。
  5. “代谢随秋草”:生命的循环,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哲学思考。
  6. “草灵化死灰”:象征着生命的消逝,强调生命的脆弱。
  7. “我来空咏古”:自我反思,表达内心的孤独感。
  8. “寒鸟有余哀”:寒鸟的哀鸣,进一步渲染了诗的情感基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的生命力比喻成灵魂,强调生命的无常。
  • 拟人:寒鸟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兵车千载会,桑柘万畴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自然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往辉煌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鸣雁: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迁徙的生命。
  • 斜阳: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废台:历史的遗迹,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荒凉。
  • 寒鸟:孤独的存在,表达内心的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兵车千载会”指的是什么?

    • a) 战争的遗迹
    • b) 田园风光
    • c) 自然景象
  2. “草灵化死灰”表达了什么?

    • a) 生命的繁荣
    • b) 生命的消逝
    • c) 自然的美丽
  3. 诗人通过“寒鸟有余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忧伤
    • c) 宁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梅尧臣《过鸣雁城》杜甫《春望》: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沧桑,梅尧臣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更具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梅尧臣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