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二首》

时间: 2025-01-06 05:03:43

西邻少年今出游,东家女儿未识羞。

门前乌臼叶已暗,日暮问谁墙上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莺二首
作者: 梅尧臣

西邻少年今出游,
东家女儿未识羞。
门前乌臼叶已暗,
日暮问谁墙上头。

白话文翻译:

邻居的年轻人今天出游,
东边家的女孩还未懂得羞耻。
门前的乌臼树叶已经变暗,
黄昏时分我问谁在墙头。

注释:

  • 西邻:西边的邻居。
  • 少年:年轻的小伙子。
  • 出游:外出游玩。
  • 东家:东边的邻居家。
  • 女儿:指年轻的女孩。
  • 未识羞:还没有懂得害羞的意思。
  • 乌臼:一种树木,叶子浓密,常见于南方。
  • 叶已暗:树叶已经变得暗淡。
  • 日暮:黄昏时分。
  • 谁墙上头:指墙头上有谁。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反映了邻里关系和年轻人的生活情景,展现了一个典型的南方小镇的日常生活和人情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号梅溪,宋代诗人,官至尚书省员外郎。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风格清新。梅尧臣与苏轼等人齐名,被称为“梅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人际关系的敏感。诗中描绘的场景,展现了当时社会中年轻人追求自由与情感的状态。

诗歌鉴赏: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乡村黄昏场景,表现了青春的朝气与对生活的敏感。开头两句通过少年出游和女孩的羞涩,展现了年轻人的活力与青涩。而后两句则通过细腻的描写,渲染出黄昏的宁静与淡淡的忧伤。诗人在观察生活的细节中,传达出对青春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思考。古人常以自然景物来映射人心,诗中“乌臼叶已暗”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年轻人的青春如同黄昏般渐渐逝去,令人感到淡淡的惆怅。

诗词解析:

  • 首句“西邻少年今出游”:开篇即交代了时间与地点,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仿佛看到了邻家少年欢快的身影。
  • 第二句“东家女儿未识羞”:引入了女孩的形象,表现出青春的无知与单纯。
  • “门前乌臼叶已暗”:通过自然景物反映时间的变化,暗示青春的短暂。
  • “日暮问谁墙上头”:结尾以提问收束,留下悬念,表现了对人际交往的思考与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西邻少年”和“东家女儿”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乌臼树的叶子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墙头则象征着人际关系和青春的期望。
  • 拟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使其富有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反映了青春的朝气与对生活的细腻感受,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 乌臼树:象征着生命的繁茂和时间的流逝。
  • 墙头: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交往的机会。
  • 黄昏:象征着时间的结束和青春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西邻少年出游的情景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年轻人的活力
    • B. 生活的无聊
    • C. 对未来的忧虑
  2. “乌臼叶已暗”暗示了什么?

    • A. 生命的希望
    • B. 时间的流逝
    • C. 自然的美丽
  3. 诗中提到的“东家女儿”表现了什么样的性格?

    • A. 善解人意
    • B. 单纯羞涩
    • C. 独立自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by 杜牧
  • 《静夜思》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梅尧臣李白的作品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情,但梅尧臣更细腻,李白则更豪放。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