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资政挽词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7 09:51:29

峨峨陉土厚,自古葬贤人。

百尺不逢水,千年空闭春。

夜台埋琬琰,陇道刻骐驎。

西望缘缨泪,曾无幕府宾。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吴资政挽词二首 其二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峨峨陉土厚,自古葬贤人。
百尺不逢水,千年空闭春。
夜台埋琬琰,陇道刻骐驎。
西望缘缨泪,曾无幕府宾。

白话文翻译:

这座高高的山坡上土壤肥厚,自古以来就埋葬着贤人。
然而百尺高的地方却没有水流过,千年间春天的气息也无法进入。
夜台上埋葬着美玉,陇道旁刻有骐驎的图案。
我向西望去,泪水流淌,曾几何时还没有幕府的宾客来访。

注释:

  • 峨峨:形容高峻的样子。
  • 陉土:指高地或山坡上的土壤。
  • 葬贤人:古代贤者的埋葬处。
  • 百尺不逢水:即使高地也没有水源流过。
  • 夜台:指埋葬贤人的高台。
  • 琬琰:美玉的代称。
  • 骐驎: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珍贵。
  • 缘缨泪:因思念而流泪,缨指的是帽带。
  • 幕府宾:意指幕府中的宾客,象征权贵和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生于浙江绍兴。他的诗歌以清丽见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对吴资政的哀悼之际,吴资政是一位富有政治才能的人物,诗人以此表达对其的怀念和惋惜。诗中充满了对贤者的敬畏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吴资政挽词二首 其二》通过对高峻山坡的描绘,象征着贤人的埋葬地,表现出对贤者的敬仰与怀念。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地形的描绘,传达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强调了土壤的肥厚与贤者的价值。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入了“夜台”和“陇道”的意象,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以及对贤者所代表的理想的追求和渴望。整体上,诗歌通过对比手法,呈现了生命与死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

在情感基调上,诗人用“缘缨泪”一词,展现了对逝去的感伤与无奈,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对贤者的追思与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对历史的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峨峨陉土厚,自古葬贤人。
    描述高地的厚土,象征着贤人的埋葬之地,体现出对贤者的尊重。

  2. 百尺不逢水,千年空闭春。
    表达即使高耸的地方也没有水,象征着贤者的死去,春天的希望也无法再现。

  3. 夜台埋琬琰,陇道刻骐驎。
    夜台是埋葬贤人的地方,琬琰和骐驎象征着珍贵的理想与追求,突显了贤者的价值。

  4. 西望缘缨泪,曾无幕府宾。
    向西望去,泪水流淌,表达了对贤者的怀念和对过去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贤人的埋葬与高地土壤结合,寓意深远。
  • 对仗:如“百尺不逢水,千年空闭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琬琰、骐驎象征着珍贵和理想,承载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贤者的怀念,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人用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结合,传达了对逝去伟人的深切哀悼与无尽思念。

意象分析:

  • 峨峨:象征高贵与尊重。
  • :象征生命与希望的源泉。
  • 琬琰、骐驎:象征珍贵的理想与价值。
  • :象征思念与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梅尧臣
    D. 白居易

  2. “夜台埋琬琰”中“琬琰”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美玉
    C. 一种乐器
    D. 古代的房屋

  3. 诗中提到的“骐驎”象征什么? A. 努力
    B. 珍贵与理想
    C. 生命
    D. 友情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 《秋夕》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的作品与李白的《将进酒》,可以看出前者更具历史感与深沉的思考,而后者则更加奔放与激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