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文都知吹箫》
时间: 2025-01-19 18:04: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听文都知吹箫》
虞舜已去苍梧野,
秦女骖鸾无复下。
箫管人间不解传,
帝乐部中能亦寡。
欲买小鬟试教之,
教坊供奉谁知者。
晏识文公始致来,
劝接贱生宜强且。
乃呼侧坐吹一曲,
惊顾顿嘶堂下马。
吾妻闺中闻不闻,
稚女扳帘笑娇奼。
未敢多听便遣还,
赠饮单杯向身泻。
白话文翻译:
虞舜已经离去,苍梧的野外空荡荡;
秦女的骖鸾再也无法降临。
人间的箫声难以传承,
帝乐的乐师也是寥寥无几。
我想买来小宫女试着教她,
教坊的供奉者又有谁能知晓?
晏识文公第一次来到这里,
劝我应该强留那些卑微的生灵。
于是我叫人在旁边吹奏一曲,
惊得来宾都惊呼,马在堂下嘶鸣。
我的妻子在闺房中听到没有,
小女儿扳起帘子,娇笑着看着。
我不敢多听便让她离开,
只赠饮一杯,向她倾泻。
注释:
- 虞舜:中国古代贤君之一,象征美德与治国之道。
- 苍梧野:传说中虞舜隐居的地方,象征远去的美好时光。
- 秦女骖鸾:指秦国的女子,骖鸾是乘坐华丽车马的象征。
- 教坊:古代音乐机构,负责传授乐器技艺。
- 晏识文公:指晏子,古代的政治家、智者。
- 贱生:指低贱的人,强调社会地位低下。
- 惊顾顿嘶:形容听到乐声后,马匹因惊吓而嘶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白华,南宋初期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文化繁荣之时,诗人通过对音乐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世间情感的思索。
诗歌鉴赏:
《听文都知吹箫》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切感怀,蕴含着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惋惜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提到的虞舜和秦女骖鸾,既是历史人物的象征,也是美好理想的体现。诗人通过对古代音乐的追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的困境。后半部分中,诗人描绘了妻子和女儿的形象,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乐趣,突显了音乐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整体上,这首诗在音乐与情感的交织中,表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生活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虞舜已去苍梧野:引入历史典故,表现对过去的怀念。
- 秦女骖鸾无复下:表达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
- 箫管人间不解传:感叹音乐技艺的难以传承。
- 帝乐部中能亦寡:古代宫廷乐师数量稀少,音乐文化日渐衰落。
- 欲买小鬟试教之:诗人渴望传承音乐,希望能教导年轻人。
- 教坊供奉谁知者:反映社会对音乐知识的冷漠。
- 晏识文公始致来:提及晏子的到来,增加人际交往的温度。
- 劝接贱生宜强且:强调对卑微生命的珍视。
- 乃呼侧坐吹一曲:诗人邀请朋友欣赏音乐,营造温馨气氛。
- 惊顾顿嘶堂下马:描绘生动的场景,加深音乐的感染力。
- 吾妻闺中闻不闻:对家庭的关切,展现亲情温暖。
- 稚女扳帘笑娇奼:小女儿的天真无邪,增添生活乐趣。
- 未敢多听便遣还:表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短暂。
- 赠饮单杯向身泻:象征友谊与关怀的传递。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虞舜已去苍梧野,秦女骖鸾无复下”,形成和谐的音韵。
- 比喻:将音乐与生命的美好相联系,营造情感深度。
- 拟人:赋予马匹以情感,增强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追忆与人际关系的珍视,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性深刻的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虞舜:象征美德与理想的治国者。
- 苍梧野:代表安宁与美好的过去。
- 箫管:象征音乐的传承与文化的延续。
- 小鬟:代表年轻的生命与未来的希望。
- 饮杯:象征友谊与温情的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在诗中被提及? A. 孔子
B. 虞舜
C. 李白
D. 杜甫 -
诗中“教坊”指的是什么? A. 学校
B. 音乐机构
C. 酒馆
D. 宫殿 -
诗中表现了对什么的惋惜? A. 友谊
B. 音乐的传承
C. 财富
D. 权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感慨,但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酒的寄情。
- 杜甫《春望》:传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与梅尧臣的个人情感形成对比,反映了不同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梅尧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