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秋狝应制》

时间: 2025-01-02 10:46:55

大狝行边辇路清,塞垣风紧峭寒生。

九天秋肃貙刘信,万帐宵岩虎卫兵。

上驷别群棚烙字,头鹅验获箭书名。

太平肄武军容盛,双纛黄龙矗幔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狝行边辇路清,
塞垣风紧峭寒生。
九天秋肃貙刘信,
万帐宵岩虎卫兵。
上驷别群棚烙字,
头鹅验获箭书名。
太平肄武军容盛,
双纛黄龙矗幔城。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边疆的清明道路上,壮士们骑着马行进,寒风紧凑,令人感到凉意。秋天的天空肃杀,像是刘信的雄姿;夜晚的营帐如同岩石一般坚固,虎卫们守卫着。骏马在群棚外留下印记,猎获的头鹅上还挂着箭书的名号。太平时期,军队的训练井然有序,黄龙旗帜在城中高高竖起,显得威武雄壮。

注释:

  • : 指一种动物,这里用作比喻勇敢的士兵。
  • 边辇: 边疆的车辇,象征朝廷的威仪。
  • 塞垣: 边境的城墙。
  • : 一种猛兽,象征勇敢和强悍。
  • : 如犬的猛兽,象征保护。
  • 黄龙: 古代象征皇帝的神兽,常用于表示权威和胜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翼(1727-1814),字孟頫,号秋圃,清代诗人和书法家,擅长诗歌和散文。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其风格雄浑激昂,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拟秋狝应制》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强盛时期。该诗应制而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全和军队强盛的赞美,传达了对边疆治理的关注和对和平安宁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边疆的清明道路和严寒的风景开篇,展现出一种清新而又严肃的气氛。首句“大狝行边辇路清”,写出了士兵的英勇以及边疆的宁静;而“塞垣风紧峭寒生”则通过风的寒冷感,渲染出一种压迫感和紧迫感,暗示着边疆的危险与挑战。接下来的“九天秋肃貙刘信”,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进一步突显出士兵们的勇敢和忠诚,营造出一种壮丽的气势。

“万帐宵岩虎卫兵”描绘了夜间的营地,气氛中透着一种安全感和团结感;而“上驷别群棚烙字”中的“烙字”则寓意着战功和荣耀,显示了士兵们的骄傲与成就。最后两句“太平肄武军容盛,双纛黄龙矗幔城”通过描写太平盛世中的军队和象征权威的黄龙,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军队强盛的赞美与向往。

整首诗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意涵,更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让人感受到一种对国家、对军队的热爱与自豪,展现了清代士人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狝行边辇路清: 壮士在清明的边疆道路上行进,象征着军队的纪律和勇气。
  2. 塞垣风紧峭寒生: 边疆的城墙上,寒风凛冽,反映出边境的紧张气氛。
  3. 九天秋肃貙刘信: 秋天的天空显得肃杀,像是刘信般的勇士,展示出士兵的勇猛气概。
  4. 万帐宵岩虎卫兵: 夜晚的营帐如岩石般坚固,虎卫兵守护着,表现出强大的防御。
  5. 上驷别群棚烙字: 上好的马匹在群棚外留下印记,象征军队的荣耀。
  6. 头鹅验获箭书名: 捕获的猎物上挂着箭书,象征着战功的名声。
  7. 太平肄武军容盛: 在太平盛世中,军队训练有素,气势如虹。
  8. 双纛黄龙矗幔城: 黄龙旗帜高高竖起,象征国家的威严和强盛。

修辞手法:

  • 比喻: “九天秋肃”比喻边疆的肃杀气氛。
  • 对仗: 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安全和军队强盛的赞美,表达了对边疆治理的关注及对和平安宁的向往,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 勇士,象征英雄气概。
  2. 黄龙: 权威,象征国家的尊严和力量。
  3. 虎卫兵: 守护,象征着保卫国家的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上驷别群棚烙字”主要意指什么?

    • A. 士兵的荣耀
    • B. 战败的耻辱
    • C. 逃跑的迹象
  2. “双纛黄龙矗幔城”中“黄龙”象征什么?

    • A. 军队
    • B. 皇帝的权威
    • C. 边疆的荣誉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
  • 王昌龄《出塞》

诗词对比:

对比赵翼的《拟秋狝应制》和杜甫的《兵车行》,两者都表现了对军队和国家的关注,但赵翼更多展现的是对边疆安全的赞美,而杜甫则流露出对战乱的哀伤与对士兵的同情。

参考资料:

  1. 《清诗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赵翼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