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口守风》

时间: 2025-01-04 12:48:18

泊舟罗步港,风势正喧豗。

白浪无人渡,青山似马来。

野香花信报,春色烧痕回。

隐隐祥符寺,遥听粥鼓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泊舟罗步港,风势正喧豗。
白浪无人渡,青山似马来。
野香花信报,春色烧痕回。
隐隐祥符寺,遥听粥鼓催。

白话文翻译

我停泊在罗步港,正值狂风呼啸。
白色的浪花翻滚,没有人敢渡过,青山像马一样奔腾而来。
野外的芳香花朵传递消息,春色轻轻萦绕。
隐隐约约听到祥符寺的鼓声,催促着人们吃粥。

注释

字词注释:

  • 泊舟:停泊船只。
  • 罗步港:一个地名,指特定的港口。
  • 喧豗:喧闹,形容风势猛烈。
  • 白浪:白色的浪花。
  • 无人渡:没有人敢渡过。
  • 青山似马来:青山好像奔跑的马。
  • 野香:自然界中的花香。
  • 花信报:花朵传递春天的消息。
  • 烧痕:春色如火般烂漫,留下痕迹。
  • 隐隐:隐约可见。
  • 祥符寺:寺庙名,象征宁静的地方。
  • 粥鼓催:寺庙敲鼓催促吃粥,形象化生活节奏。

典故解析:

  • 祥符寺:位于中国,常被文人歌颂,象征着宁静与祥和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翼(约 1727-1814),字孟堪,号冰峤,清代诗人。赵翼生于湖南,曾任官职,因其诗词清新脱俗、气势磅礴而被誉为“清代诗坛的才子”。他的诗歌常常反映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太湖口守风》写于赵翼的游历生涯中,此时他面临自我修养与外在环境的矛盾,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太湖口守风》是一首富有自然气息的诗,表现了诗人在太湖港口的所见所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沉静。开篇以“泊舟罗步港”引入情景,展现了舟泊于港口的宁静,随后转入风势的喧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显出自然的力量。

“白浪无人渡,青山似马来”一句,描绘了激烈的浪涛与远处奔腾的青山,营造出一种动感与紧迫感,仿佛一切都在迅速流动,只有诗人静静伫立,感受这一切。接下来的“野香花信报,春色烧痕回”则转向春天的景象,花香弥漫,春色鲜艳,仿佛在向人们传递春天的气息。

最后两句“隐隐祥符寺,遥听粥鼓催”,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寺庙的鼓声传来,给予人们一种温暖的召唤,暗示着人们对生活的期盼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联想,将自然与人文生活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大自然的敬仰,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泊舟罗步港:诗人在太湖的罗步港停船,场景设定。
  2. 风势正喧豗:描绘风声大作,表现自然的力量。
  3. 白浪无人渡:白色浪花翻滚,无人敢渡,形成险峻的对比。
  4. 青山似马来:山的轮廓如同奔腾的马,表现出动态的美感。
  5. 野香花信报:花香传递春天的消息,寓意春天的到来。
  6. 春色烧痕回:春色如火,留下印记,表现春天的生机。
  7. 隐隐祥符寺:隐约听到寺庙的声音,象征宁静之地。
  8. 遥听粥鼓催:鼓声催促着人们,暗示生活的节奏。

修辞手法:

  • 比喻:“青山似马来”将山比作马,形象生动。
  • 对仗:第一、第二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将“花信”拟人化,传递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与对寺庙生活的隐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代表人类与自然的联系,同时也象征着流动与转变。
  • :象征自然的力量,体现了大自然的变化。
  • 白浪:象征着激烈与不安,暗示着生活中的波折。
  • 青山:象征稳固与宁静,提供了对比。
  • 花香: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与希望。
  • 寺庙:宁静的场所,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浪无人渡”意为: A. 白浪很美丽
    B. 没有人敢渡过
    C. 渡船很多
    D. 浪很小

  2. “青山似马来”中“似”字的意思是: A. 是
    B. 看起来像
    C. 有
    D. 非常

  3.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描写战争
    B. 赞美春天
    C. 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D. 描绘城市生活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赵翼《太湖口守风》李白《早发白帝城》: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观,前者注重细腻的描写与内心感受,后者则更强调壮丽的气势与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