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兴》

时间: 2024-09-19 21:48:25

富贵何曾有尽期,胡为行者竞如驰。

日虽夸父身能逐,山岂愚公力可移。

绝顶楼台人倦后,满堂袍笏戏阑时。

与君醒眼从旁看,漏尽钟鸣最可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富贵何曾有尽期,胡为行者竞如驰。
日虽夸父身能逐,山岂愚公力可移。
绝顶楼台人倦后,满堂袍笏戏阑时。
与君醒眼从旁看,漏尽钟鸣最可思。

白话文翻译:

富贵的享受何尝有尽头呢?为何那些游子像风一样争相赶路?
虽然夸父能够追逐太阳,但愚公的力量又怎能改变山的高低呢?
在高楼大厦的顶端,疲倦的人们在豪华的宴会上玩乐时,
我与你清醒地旁观,听着钟声滴答,最让人思念的是这宁静的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尽期:指的是到达尽头,终止。
  • 行者:指代游子或旅人。
  • 夸父:指《山海经》中追日的夸父,象征追求伟大目标的决心。
  • 愚公:指愚公移山的故事,象征坚持不懈的努力。
  • 袍笏:指官员的服饰,象征权贵。
  • 漏尽:指钟声响尽,时间流逝。

典故解析:

  • 夸父追日:这个故事出自《山海经》,讲述了夸父为了追逐太阳而不停奔跑的故事,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和无畏的精神。
  •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讲述愚公为了移开大山而不懈努力的故事,象征着坚持和毅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翼(字云生,号秋实),清代诗人,生于1719年,卒于1777年。他以诗歌、散文、书法著称,尤其在诗歌上有独到之处。赵翼的作品常常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简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变迁之际,作者对富贵与人生的思考反映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诗歌鉴赏:

《漫兴》是一首深刻的哲理诗,赵翼通过对富贵无尽期的感慨,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的开篇即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富贵何曾有尽期?这不仅是对物质财富的质疑,更是对人生追求的反思。接下来的两句,借用夸父和愚公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夸父虽然勇敢追逐太阳,但终究无法实现;而愚公虽然坚持不懈,仍然无法将山移走。这种对比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理想时所面临的无奈与局限。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生活享乐的观察。高楼大厦中的人们,虽然拥有权势与地位,但在疲惫之后又能留下什么呢?作者在此提出了一种对比,强调即便是身处繁华之中,也难免感到倦怠。最后一句“漏尽钟鸣最可思”更是点出,唯有在宁静的时光中,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意义。

整首诗透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哲理性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富贵何曾有尽期:质疑财富和权力的终极意义。
  • 胡为行者竞如驰:为何旅人们像风一样争相追逐?
  • 日虽夸父身能逐:夸父虽能追日,象征追求的理想。
  • 山岂愚公力可移:愚公的坚持,终究无法改变现实。
  • 绝顶楼台人倦后:在高处,人的疲惫感显得更为明显。
  • 满堂袍笏戏阑时:盛宴中,权贵们的奢华与欢乐。
  • 与君醒眼从旁看:我与你在旁观望,保持清醒。
  • 漏尽钟鸣最可思:唯有时间的流逝让人感慨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夸父追日、愚公移山,使用典故比喻追求与坚持的无奈。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的美感。
  • 排比:诗中多次使用排比,增强了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思考,揭示了物质富贵的无常与人生理想的追逐之间的矛盾,强调了在繁华背后,真正值得思考的是时间和生命的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富贵:象征权力与物质财富。
  • 夸父:象征理想与追求。
  • 愚公:象征坚持与努力。
  • 楼台:象征高处的权势与奢华。
  • 钟鸣:象征时间流逝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夸父”象征着什么?
    A. 追求理想 B. 现实的无奈 C. 人生的疲惫

  2. “绝顶楼台人倦后”中“倦”字的意思是:
    A. 疲惫 B. 无聊 C. 享乐

  3. 诗的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对什么的思考?
    A. 财富 B. 时间 C. 权力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
  • 李白《将进酒》:探讨享乐与人生短暂的主题。

诗词对比:

  • 赵翼《漫兴》与王维《鹿柴》: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但赵翼更注重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多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与宁静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经与汉诗的比较研究》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古典诗词的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