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孟容》
时间: 2025-01-04 07:02: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杨孟容
作者:苏轼
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
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
江山不违人,遍满千家窗。
但苦窗中人,寸心不自降。
子归治小国,洪钟噎微撞。
我留侍玉坐,弱步欹丰扛。
后生多高才,名与黄童双。
不肯入州府,故人余老庞。
殷勤与问讯,爱惜霜眉厖。
何以待我归,寒醅发春缸。
白话文翻译:
我家在峨眉山的阴影下,你我同在一个地方。
相望六十里,我们一起饮用玻璃江的水。
江山不背弃人,千家万户的窗户都遍布。
但可怜窗内的人,心中却不愿屈服。
你回去治理小国,洪钟的声音微微撞击。
而我留在这里侍奉玉座,步履蹒跚,负担沉重。
年轻人多才俊,名声与黄童相并。
不肯入州府,故人仍在老庞。
殷勤问候,珍惜这霜白的眉毛。
我该如何等待你的归来,寒醅已在春缸中发酵。
注释:
- 峨眉:指中国四川的峨眉山,以其高峻秀丽著称。
- 玻璃江:可能指江水清澈如同玻璃。
- 寸心:指内心的想法或情感。
- 洪钟:形容声势浩大,也有提醒和警示的寓意。
- 弱步:形容步伐缓慢,可能是因为年老体弱。
- 霜眉:形容年长者的白发,表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作品遍及诗、词、文、赋,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苏轼与友人杨孟容的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政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杨孟容》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通过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以及对人生的哲思。诗的开头以“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引入,营造出亲近的氛围。接着通过“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暗示他们的友情如江水般清澈而长久。
全诗在描写友情的同时,透过“江山不违人,遍满千家窗”表达了对社会的关注,尽管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正如“但苦窗中人,寸心不自降”所说,诗人对社会的关心和对个体命运的思考得以体现。
诗中后半部分转向杨孟容的未来,表达了对他治国理政的祝愿,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彷徨,尤其“我留侍玉坐,弱步欹丰扛”中的孤独感和责任感,加深了整首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以“何以待我归,寒醅发春缸”结尾,意在表达对友人归来后相聚的期待,整体上形成了一个温暖而又略带惆怅的送别场面,展示了友谊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介绍了作者的家乡和与友人的关系。
- “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用地理位置与共同的饮水象征友谊的亲密。
- “江山不违人,遍满千家窗”——社会虽大,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 “但苦窗中人,寸心不自降”——表达个体内心的挣扎与不甘。
- “子归治小国,洪钟噎微撞”——祝愿友人能在小国治理有成。
- “我留侍玉坐,弱步欹丰扛”——表现诗人孤独的现状与责任的沉重。
- “后生多高才,名与黄童双”——对年轻人的赞美与对自己老去的感慨。
- “不肯入州府,故人余老庞”——表达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 “殷勤与问讯,爱惜霜眉厖”——对友人的关怀与珍惜。
- “何以待我归,寒醅发春缸”——期待重聚,寓意着友谊的延续。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展现了诗词工整的形式美。
- 比喻:如“寒醅发春缸”,将待归的心情比作酒的发酵,生动形象。
- 拟人:如“江山不违人”,将江山赋予了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现了深厚的友情、对个人命运的思索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友情与人生的哲理,情感真挚而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峨眉: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 玻璃江:象征着清澈透明的友情。
- 窗:代表着家庭与生活的安宁。
- 寒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玻璃江”指的是什么?
- A. 一条河流
- B. 友谊的象征
- C. 诗人的家乡
-
诗人用“弱步欹丰扛”的形象表达了什么?
- A. 年轻的无畏
- B. 老年的孤独与责任
- C. 友人的归来
-
“寒醅发春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期待重聚
- B. 年轻的活力
-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送杨孟容》与李白的《送友人》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但苏轼更侧重于对自身处境及社会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加洒脱,表现出对友人奔赴前路的祝福与豪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个性和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