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郎中往莒县,逾月而归,复以一壶遗之,仍用前韵》
时间: 2025-01-06 04:57: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邻主人游不归,悲歌夜夜闻春相。
门前人闹马嘶急,一家喜气如春酿。
王事何曾怨独贤,室人岂忍交谪谤。
大儿踉蹡越门限,小儿咿哑语绣帐。
定教舞袖掣伊凉,更想夜庖鸣瓮盎。
题诗送酒君勿诮,免使退之嘲一饷。
白话文翻译:
邻居的主人出游未归,哀伤的歌声夜夜传来,仿佛春天的相思。
门前人声喧哗,马儿急促嘶鸣,一家人的喜庆气氛就像春天的美酒。
王朝的事务何曾埋怨那位独具贤能的人,室内的人岂会忍心交口诽谤?
大儿跌跌撞撞越过门槛,小儿在绣帐前咿呀学语。
定要让她们在夜里舞动衣袖,越发想起厨房里瓮中发出的鸣声。
我在这诗中送上酒,君子请不要嘲笑,免得让人退却而嘲弄一番。
注释:
- 东邻:指东边的邻居。
- 主人游不归:邻居外出游玩还未回来。
- 悲歌夜夜闻春相:夜夜听到悲伤的歌声,似乎在诉说春天的思念。
- 喜气如春酿:喜庆的气氛就如春天酿造的美酒。
- 王事:指朝廷事务。
- 怨独贤:埋怨独具贤能的人。
- 踉蹡:指小儿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 咿哑:小孩子发出的模糊声音。
- 舞袖:形容女子在舞动衣袖的优雅动作。
- 鸣瓮盎:指在厨房中陶器发出的鸣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兼具豪放与细腻,情感真挚,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表达了他对家庭的思念与对邻居生活的观察,反映了他在困境中的乐观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邻里生活的观察以及对家庭的思念。诗中前两句通过对比邻居的欢快与自己的孤独,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深情。邻居出游,门前的喧闹与马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一种节日的气氛,令人感到欢快与温馨。
中间几句则探讨了对王事的无奈与对家庭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在权力与家庭之间的思考。最后几句通过对儿童嬉戏的描写,展现了生活的甜美与希望,暗示着即使在困境中,生活依然有乐趣。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既有对家庭的眷恋,也有对邻里生活的细腻观察,展现了苏轼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邻居游玩未归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第二联则描绘了邻居家庭的欢声笑语,与诗人自己的孤独形成对比。
- 第三联表达了对王事的无奈,同时也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
- 第四联通过儿童的嬉戏展现了生活的乐趣与希望。
- 最后两句是对朋友的寄语,表达了对友人送酒的感谢与不愿被嘲讽的心情。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比喻:将喜气比作春酿,形象生动,富有情感。
- 拟人:通过“鸣瓮盎”让无生命的物体赋予情感,增强了生活的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情冷暖的感慨,展现作者在失意时仍然保持乐观与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彰显了对家庭和邻里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希望与生机,反映诗人内心的渴望。
- 马声:喧闹的马声象征着生活的繁忙与热闹。
- 儿童:象征纯真与快乐,展现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东邻”指的是?
- A. 朋友
- B. 邻居
- C. 亲戚
- D. 同学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悲伤
- B. 喜庆
- C. 无奈
- D. 思念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苏轼的诗歌往往展现人文关怀,而李白的诗则更倾向于自然与个体的豪放。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苏轼的细腻与李白的奔放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